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傳媒監察政府

傳媒監察政府

發布時間: 2020-12-28 17:05:17

『壹』 如何看待和評價大眾傳媒在監督政府方面的作用

大眾傳媒我個人認為應該起到一些監督作用,就目前來看,我們國家的傳媒對回社會上的不道德現象還是起到了答一些批評,曝光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傳媒企業不多,數量較少,所以還不能對這么大一個國家的所有地方產生影響,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想有一天你想在大街上做不道德的事情是會隨時被大眾知曉的,大眾傳媒應該是作為公民、政府的良好監督人,作為新文化的傳播者,作為傳統文化的發揚者而存在的,因此,其發展方向應該是朝著良好的。當代大眾傳媒我認為其糟粕太多,尤其是現在的娛樂圈,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身份素質,怎麼樣能賺到錢就怎麼樣做,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傳媒的監管度,禁止不良電影、電視劇的播放,另外我們的公眾人物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你既然選擇了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就應當在人們面前樹立典範!

『貳』 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由那個政府部門監督管理

文化部

『叄』 ( )的基本國策的貫徹需要明確政府對大眾傳媒的監管職能

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的貫徹需要明確政府對大眾傳媒的監管職能。
20年前,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中國政府第一次公開向國際社會庄嚴承諾,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2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堅決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大力促進婦女發展,依法維護婦女權益。修改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寫入法律條文,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把「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寫入報告,為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全面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堅強保障。在國家的推動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認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人越來越多,尊重男女平等發展權利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肆』 國家級媒體單位有哪些具體一點的。詳細點的。好分送上。

中國經濟網 http://www.ce.cn/中國廣播網 http://www.cnr.cn/光明網 http://www.gmw.cn/中青在線 http://www.cyol.net/央視網 http://www.cctv.com/default.shtml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index.htm中國日報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國際在線 http://gb.cri.cn/

國家級

01 新華社

網站:新華網 中證網 中國證券網
報刊:新華每日電訊 經濟參考報 國際先驅導報 現代金報 參考消息.北京參考
參考消息 現代快報 中國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雜志:半月談 環球 中國記者 瞭望東方周刊 中國圖品在線

02 人民日報系

網站:人民網 環球網
報刊: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環球時報 證券時報 國際金融報 中國能源報
生命時報 健康時報 諷刺與幽默
雜志:新聞戰線 環球人物 人民論壇 人民文摘 中國經濟周刊 新安全 民生周刊
國家人文歷史

03 解放軍報系

網站:中國軍網
報刊:解放軍報 中國國防報
雜志:解放軍畫報 中國民兵 軍事記者 環球軍事 解放軍文藝 軍隊黨的生活
解放軍生活 政工導刊

04 光明日報系

網站:光明網
報刊:光明日報 中華讀書報 文摘報 新京報
雜志:新天地 考試 博覽群書 書摘

05 中國青年報系

網站:中青在線
報刊:中國青年報 青年參考 青年時訊 青年商旅報

06 中國經濟報系

網站:中國經濟網
報刊:經濟日報 證券日報 中國紡織報 中國花卉報 中國服飾報 服裝時報
中國縣域經濟報
雜志:經濟 中國經濟信息

07 工人日報系

網站:中工網
報刊:工人日報 勞動者報

08 農民日報系

網站:中國農業新聞網
報刊:農民日報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報 中國畜牧獸醫報 中國漁業報
雜志:陽光

09 法制日報系

網站:法制網
報刊:法制日報 法制周末報
雜志:法制與新聞 法人 法制資訊

10 人民公安報系

網站:中國警察網 中國警察圖片網
報刊:人民公安報
雜志:人民公安

11 檢察日報系

網站:正義網
報刊:檢察日報
雜志:方圓

12 人民法院報系

網站:中國法院網
報刊:人民法院報
雜志:人民司法

13 科技日報系

網站:科技網
報刊:科技日報 科技文摘報

14 中國教育報系

網站:中國教育新聞網
報刊: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師報

15 中國文化報系

網站:中國文化傳媒網
報刊:中國文化報

16 中國體育報系

報刊:中國體育報 籃球報 中國足球報
雜志:中國體育 新體育 乒乓世界 網球天地 足球世界 籃球 羽毛球 中國釣魚
中華武術 健與美 越野 跆拳道 商舞

17 中國旅遊報系

網站:第一旅遊網
報刊:中國旅遊報

18 中華工商時報系

網站:中華工商時報
報刊:中華工商時報

19 中國經營報系

網站:中國經營網
報刊:中國經營報

20 金融時報系

網站:中國金融新聞網
報刊:金融時報

21 其他

網站:中國網 中國新聞網 中國網路電視台 國際在線
報刊:學習時報
雜志:中國人大

『伍』 如何處理好媒體和警察的關系 事件

面對我國現有的數以千計的媒體,公安機關如何正確處理好與媒體的關系?公安機關如何實施與媒體的互動?公安機關如何在警察出現形象危機時開展危機公關?這是8月下旬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的主題為「警察與媒體」的第三屆警察公共關系國際論壇上討論的熱點問題。這次論壇由第三屆警察公共關系國際論壇組委會和山西省公安廳主辦,來自境內外的公共關系、警察公共關系和心理學專家、危機公關專家和新華社、法制日報、山西日報、山西廣播電視總台、本報等媒體代表,以及來自20多個省份公安機關的100餘名代表參加了論壇的交流與探討。准確把握警察與媒體的定位
如何看待警察與媒體的關系,是警察公共關系能否收到顯著效益的重要前提條件。10多年前,我國的公共關系學科還沒有被廣泛重視,尤其是警察公共關系的理念還沒有深入警心和民心,一些基層公安機關的領導動輒把媒體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媒體記者專門挖警察違法違紀的猛料予以曝光、炒作,吸引廣大受眾的眼球,嚴重破壞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因此必須防止記者到處鑽空子、挖猛料、搞炒作,任何事情都必須對媒體保密。
隨著政府工作「陽光作業」、辦事公開的力度的加大,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也越來越大,許多公安機關的領導逐步認識到媒體的地位和作用,有意識地開展警察公共關系。至少有三點是大家的共識:一是媒體廣泛宣傳警察忠誠履行職責、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對爭取民眾對公安工作的支持、增強人民警察的信心、提升人民警察的形象大有裨益;二是媒體的廣泛宣傳消除了公安工作的「神秘化」,對鼓動民眾積極參與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來,使警力和民力凝聚到維護社會治安這一根本目的上;三是遇到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警方通過媒體的及時宣傳和警示,可以有效地避免更多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這次論壇上,與會者通過專家的典型發言,深化了對警察與媒體關系的認識,並初步取得了共識:警察與媒體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動力,都以維護公眾利益、維護法制為己任,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在平等互助和監督與被監督中,共同承擔著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媒體代表的是公眾,警察代表的政府,警察惟有積極面對媒體,及時誠懇地回應公眾所關心的問題,堅持誠實、平等、合作的原則,相互理解和支持,才能達到警察、媒體和社會公眾共贏的局面。
在正確看待警察與媒體關繫上,境外警方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鑒。中國香港警務處警察公共關系科高級警司張德強認為:「警隊應該明白與傳媒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及保持溝通的重要性。為此,警隊必須與傳媒維持互相尊重互相諒解的良好關系,並在合法合情的范圍內,為記者提供適時及准確的信息。」他介紹說,一直以來,言論及新聞自由乃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之一。因此,尊重傳媒的采訪自由是香港政府的一貫政策;而在不違反法律及沒有阻礙執行職務的情況下,香港警隊均盡量協助傳媒采訪。香港傳媒亦以監察公共服務為己任,要求政府及公營機構在處理公共政策和民生事務上具有高度透明,公正公開。因此,香港警隊不時就警政事宜或案件發展接受傳媒訪問,其中包括在案發現場透過傳媒呼籲市民提供線索,在電台和電視台的時事評論節目中講解警隊推行的新政策,或匯報打擊犯罪的最新成果等。新加坡交通警局副局長李志超也強調了新加坡警察部隊與媒體之間是一種「共存關系」,警隊會主動與媒體接觸,通過與媒體建立各種長期和短期的合作來搭建良好的警察與媒體關系的平台,利用媒體的幫助來達到警方的目的:呼籲公眾提供犯罪線索、目擊證人挺身作證;宣傳罪案防範和交通安全信息;澄清不實信息和批評報道。警察與媒體如何互動
警察與媒體,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互動關系。「力求雙贏」是警察與媒體互動關系的目標與方向。一方面,由於公安機關的警務活動和警察生活所特有的驚險、懸念、新鮮,使得公安新聞更具沖突性、戲劇性和故事性,一直以來是媒體吸引公眾的良好素材,是吸引受眾的「賣點」;另一方面,媒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眾對警察隊伍的印象和評價,警察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與媒體正確的輿論引導密不可分。所以,警察與媒體溝通的目標同一,「力求雙贏」是融洽關系、良性互動的保證。
良性互動的前提是融洽溝通。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李懷敏以《美女與丑婦》這幅心理學上的著名圖畫來說明人們心靈溝通並不容易,而警察與媒體的職業價值取向相差很大,彼此能做到融洽溝通事實上難度更大。他從應用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構建一種「警察與媒體對話式的仁者關系模式」,注意溝通中的五重意義:由表面的事實、意見溝通到認識價值、理解對方的感受和深層意義。仁者式的關系,要求警察與媒體一起正視彼此的專業,一起共同協作創造、發明和共同承擔社會的福祉,互相限制、修飾而又互相表現、引發———一些在獨自運作時並不彰顯的功能。在關系的聯結中,既賦予對方也賦予自己———但不過分依賴或扼殺對方、妨礙他的「自我」表現,而能使各自和彼此的需要得到相對的滿足。在仁者式的關系裡,平等是一種心理狀態,由尊重對方的意願和需要而又不會損害任何一方來維系。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郭惠民教授則提出,公安機關要把接受媒體采訪當作宣傳組織的機會,要充分利用這機會發揮最大影響力,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要注意設定目標,清楚知道自己想從中得到什麼;牢記誰是真正的受眾,媒體只是中間人;准備好提供的幾條關鍵信息;抓住談話的中心思想,不要偏離主題;要了解記者的職責,有所准備練習,同時要掌握主動。山西日報報業集團常務副總編翁小綿則認為,媒體與警察應相互支持與協作,警方應將可以依法公開的一切行為全部公開,用事實說服公眾,讓公眾對警察有更充分的了解,這樣警察才能得到廣泛支持。媒體要及時與警方合作與互動,在新聞采編工作中自覺遵守公安新聞的宣傳紀律,積極主動與警方共同策劃,新聞報道內容要反復核實,做到客觀真實,從而解決好對警察違法違紀的批評與降低警察威信的沖突、對警察組織的報道與事件當事人的沖突、新聞媒體無限擴大與警方提供有限信息的沖突。
新加坡和香港的警察公共關系專家還用具體實踐說明警察與媒體如何互動。新加坡警方通過一切可能的手段與媒體合作,通過新聞發布會發布警方資訊、邀請媒體記者到現場采訪等方法使新聞報道准確、全面。警方成立了媒體資訊中心,一年365天不分晝夜與媒體聯絡員保持聯系,及時提供報道資訊供媒體深入采訪。警方新聞中心則主動地把媒體所需各種資料放在網站上,媒體不需要查詢就可直接下載所需資料。香港警務處警察公共關系科則確立了這樣一個理念:「我們接受傳媒訪問,不只是因為上司指派,也不只是由於某報記者熱切追訪,而是因為我們想透過傳媒報道,向市民提供詳盡及正確的事實根據,幫助市民了解新聞,發揮報道的正面意義。」為了與媒體建立長期的建設性合作關系,展示警察正面形象,警方公共關系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與媒體見面會,包括警務處長在內的公關人員都與編輯記者建立良好關系。警察公共關系科設有24小時運作的新聞室以及全日提供實時警隊信息的網頁,每天提供800至900次查詢,能夠迅速和准確地向傳媒傳達正面信息、解釋相關政策及消除公眾誤解。因香港傳媒公信力很強,警方遇有突發事件也在第一時間把資訊傳輸給媒體,以便讓媒體及時到現場采訪。至於涉及刑事案件,警方必須確保不損害被控人獲得公平審訊的權利,避免因為過早披露資料而有礙執行刑事司法。警察形象發生危機時如何公關
警察形象危機是指因新聞媒體對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負面報道以及對個別民警嚴重違法違紀問題的報道造成的公眾對警察形象的認知危機。具體特徵表現在主體的特定性,非預見性,影響的廣泛性、持續性、緊迫性。當前最被媒體關注的主要有:在執法辦案過程中造成的警察形象危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個別民警自身素質能力低下造成的警察形象危機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一面之詞、道聽途說、誇大事實「製造」的警察形象危機成為部分媒體的賣點。
危機事件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它可能會使警察組織的形象受到影響、導致公眾對警察組織的不信任感加強,嚴重的可能還會影響到組織的生存;但是如果處理得當的話,也可能使警察組織在公眾面前樹立勇於承擔責任的形象,從而贏得公眾更多的好感和支持。如何正確運用媒體的力量來解決危機,同樣值得我們去思考。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所長毛壽龍教授認為,危機往往通過新聞媒體傳播廣為人知。警察在面對媒體時要遵循「四個從不」原則:從不否定顯然的事實;從不懷疑媒體的意圖,懷疑媒體會節外生枝;從不反問媒體為何不相信自己,反問會導致新的新聞,導致不信任,惹火燒身;從不發怒,發怒導致新的事態,使媒體成為對立面。正確做法是要「接受媒體,利用媒體,善待媒體。免費的公共空間,有助於信息溝通,有助於控制和解決問題。同時,區別媒體需要的信息和客觀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准備被媒體使用的信息,幫助他們報道得更加准確。」海南省公安廳幹部宋洪濤認為,要建立和完善警察形象危機處理機制,在處置危機中應遵循下列程序:深入現場,了解事實;分析情況,確定對策;安撫受眾,緩和對抗;聯絡媒體,主導輿論;多方溝通,加強化解;有效行動,轉「危」為「機」。還要遵循著名的「三T」原則,即Tellyourowntale(以我為主提供情況);Tellitfast(盡快提供情況);Tellitall(提供全部情況),同時遵循公眾至上原則和維護聲譽原則。為此,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新聞發言人制度,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江蘇省公安廳幹部蕭樹祥則利用危機公關實踐闡述了積極應對批評報道並努力化解負面影響的方法。近年來,江蘇警方建立了與媒體良性互動關系,建立了定期與不定期的溝通機制,著眼內部解決問題,省廳每天有專人摘錄媒體批評報道,然後下發到基層查究,紀檢、督察部門與基層公安機關把督查結果如實反饋上來。建立輿論監督反饋機制,歡迎社會各界監督,切實推進公安工作。認真查處不實報道,努力消除負面影響,盡可能地把警察「危機」變成樹立形象的「契機」。

『陸』 政府實行了甚麼監察傳媒的運作

1.開通舉報功能。網民通過網站可以實現「一鍵舉報」,網站不僅公布清晰的流程,更通版過報道形式向網民展示舉權報件的辦理流轉過程,不僅提升網站的活躍度和實用性,更是通過網路渠道為反腐提供了一條綠色通道。
2.開通網路互動論壇。這在黨務政務網站當中是開先河的,同時也通過實名注冊的形式,實現對論壇輿情的有效引導。
3.開通留言咨詢功能。網站開通了「留言板」和「回復選登」欄目,定期刊登來自中央紀委業務部門的權威回復,不僅有效對基層單位進行了業務指導,也有助於網民更多了解政策,具有很強的服務性。

『柒』 中國的網路監管機關是哪個機關

中國的網路監管中,通信管理部門、互聯網新聞宣傳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以及文化部門內,廣播電容影電視管理部門和新聞出版部門是代表政府參與網路監管的主要職能部門。
公安網監網站名單:
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
中國掃黃打非網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
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業委員會

『捌』 關於中國的新聞輿論監督現狀

「輿論監督」是中國共產黨正式文件確認的概念,從年黨的十三大、1992年黨的十四大、1997年黨的十五大,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均有這個概念。從黨的工作角度,輿論監督被視為一種對黨政權力組織的公開的監督形式。

本來意義上的輿論監督,是指公眾對各種權力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公眾人物等等,自由表達看法,從而對議論客體成形的一種客觀效果。這種監督是一種自在的、無形的精神性力量,監督渠道多樣,意見表達包括贊揚、批評兩個方面。

在我國,通常所說的「輿論監督」與本來意義上的輿論監督有較大差別,它指的實際上是「傳媒監督」,因為大眾傳播媒介通常被視為「輿論界」。傳媒監督的對象主要是黨政權力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其意見表達的方式是媒介對黨政工作中存在的缺點給以批評性的報道。「輿論監督」成了「傳媒監督」,在此有必要強調的是,二者實質上是存在差別的:輿論監督是自然存在的公眾集合意見造成的某種效果,而傳媒監督就不能不帶有媒體自身的主觀意圖,以及媒體背後政治、經濟因素對其的控制。大眾傳媒在理論上應代表輿論,但是否真正代表輿論,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國傳媒所有權和管理體制的特殊性,決定了輿論監督的特殊性。大眾傳媒在我國屬於國有資產,黨和政府直接領導主要媒體並給以經濟扶植,其他媒體也都分屬主要媒體或傳媒集團、各個黨政機構或黨領導的團體。媒體的重大批評報道,通常得到主管機構的指示;一些由記者首先發起的重大批評報道,則要在事後得到主管機構的認可才可能繼續。媒體在一些較小的問題上,擁有一定批評自主權,例如針對某些基層權力組織的批評、針對小型企業和違法事件的批評等。總體而言,傳媒監督在我國,某種程度上是黨政權力的延伸或對這種權力的補充。

從理論上說,傳媒監督只是輿論監督的一種形式。傳媒監督的正當性來自公民所享有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傳媒作為公民知曉信息和發表意見的公開平台,代行公民輿論監督的職責。傳媒批評的權利不應是一種特權。

鑒於我國的傳媒監督是一種黨政權力的延伸和補充,我國的輿論監督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人們常常將媒體批評視為某一級政府或黨組織的意圖,因而,這種監督具有十分強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往往對被監督者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其次,由於媒體的一些報道是各國家機關、黨的部門聯合下文件要求媒體配合進行的(例如「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道路超限超載檢查活動等等),因而這時的「傳媒監督」其實是黨政權力和傳媒職能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黨政行為性質。所以發生一些媒體從業人員要挾人、剝奪人的違法情況,除了具體人的素質問題以外,也在於這時的記者擁有某種權力但又缺乏約束,媒體的報道可能演化為一種話語霸權。

第三,由於體制問題,除了中央級的傳媒,目前各地傳媒監督的報道直接涉及到本地的人和具體單位的很少。

第四,有效推進輿論監督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監督得到具體的黨政權力機構主要負責人的支持,鼓勵傳媒積極監督下屬機構和工作人員;二是具體的地方立法機構制定輿論監督的法規,以支持傳媒的監督,例如1999年在全國最早出台的《珠海市新聞監督辦法》;三是跨地區的傳媒監督。媒體及其從業者為了防止因直接批評本地的腐敗現象而遭遇不測,當地的傳媒通常只揭露異地的問題,其他地區的傳媒亦然,通過這種辦法達到監督的目的。

第五,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的精神,輿論監督的主要對象是各級權力組織,而不是非權力性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媒體在其中的職責是,以審視的眼光,敏銳地發現領導的失職,並及時監督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問題。但是目前輿論監督中也包括了媒體一定程度上代行司法和行政職責的現象,如檢查劣質產品、調查惡性事故等。這是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常常將傳媒監督和某種程度上媒體代行公共政治權力統稱為「輿論監督」,因而使輿論監督的外延擴大。

我國輿論監督應以預防職務犯罪為主。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檢察院草擬並四易其稿的《深圳市預防職務犯罪條例》將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權寫入法規,規定新聞媒體應當對國家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新聞記者在預防職務犯罪采訪工作過程中享有知情權、無過錯合理懷疑權、批評建議權和人身安全保障權。對新聞媒體揭露出的問題,主管部門應當在7日內進行全面調查,並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不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的,將由上級機關或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監察機關或主管部門將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該草案已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如果通過,將成為新聞監督權的重要突破。目前更多的現實情況是,媒體的輿論監督往往僅限於對職務犯罪的後期揭露,這樣,媒體對職務犯罪的新聞報道很難起到對職務腐敗的監督、預防和前期遏製作用。

由於我國當前輿論監督的實際范圍較寬,輿論監督目前的職責范圍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保證公共權力的正確行使、促成並維護以法治國的社會機制、遏制腐敗的滋生和蔓延。

「輿論監督」要正常運行,其前提是公眾知情,即公眾對公共事務信息,尤其是政務信息的全面、及時、客觀的掌握。只有公眾知情,輿論才能產生監督的效應。同時,傳媒作為重要的監督渠道,其報道活動也應受到法律、具有可操作性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自律條文的監督和制約。

『玖』 輿論監督有哪些方式急求~~

「輿論監督」是中國共產黨正式文件確認的概念,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1992年黨的十四大、1997年黨的十五大,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均有這個概念。從黨的工作角度,輿論監督被視為一種對黨政權力組織的公開的監督形式。

本來意義上的輿論監督,是指公眾對各種權力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公眾人物等等,自由表達看法,從而對議論客體成形的一種客觀效果。這種監督是一種自在的、無形的精神性力量,監督渠道多樣,意見表達包括贊揚、批評兩個方面。

在我國,通常所說的「輿論監督」與本來意義上的輿論監督有較大差別,它指的實際上是「傳媒監督」,因為大眾傳播媒介通常被視為「輿論界」。傳媒監督的對象主要是黨政權力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其意見表達的方式是媒介對黨政工作中存在的缺點給以批評性的報道。「輿論監督」成了「傳媒監督」,在此有必要強調的是,二者實質上是存在差別的:輿論監督是自然存在的公眾集合意見造成的某種效果,而傳媒監督就不能不帶有媒體自身的主觀意圖,以及媒體背後政治、經濟因素對其的控制。大眾傳媒在理論上應代表輿論,但是否真正代表輿論,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國傳媒所有權和管理體制的特殊性,決定了輿論監督的特殊性。大眾傳媒在我國屬於國有資產,黨和政府直接領導主要媒體並給以經濟扶植,其他媒體也都分屬主要媒體或傳媒集團、各個黨政機構或黨領導的團體。媒體的重大批評報道,通常得到主管機構的指示;一些由記者首先發起的重大批評報道,則要在事後得到主管機構的認可才可能繼續。媒體在一些較小的問題上,擁有一定批評自主權,例如針對某些基層權力組織的批評、針對小型企業和違法事件的批評等。總體而言,傳媒監督在我國,某種程度上是黨政權力的延伸或對這種權力的補充。

從理論上說,傳媒監督只是輿論監督的一種形式。傳媒監督的正當性來自公民所享有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傳媒作為公民知曉信息和發表意見的公開平台,代行公民輿論監督的職責。傳媒批評的權利不應是一種特權。

鑒於我國的傳媒監督是一種黨政權力的延伸和補充,我國的輿論監督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人們常常將媒體批評視為某一級政府或黨組織的意圖,因而,這種監督具有十分強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往往對被監督者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其次,由於媒體的一些報道是各國家機關、黨的部門聯合下文件要求媒體配合進行的(例如「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道路超限超載檢查活動等等),因而這時的「傳媒監督」其實是黨政權力和傳媒職能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黨政行為性質。所以發生一些媒體從業人員要挾人、剝奪人的違法情況,除了具體人的素質問題以外,也在於這時的記者擁有某種權力但又缺乏約束,媒體的報道可能演化為一種話語霸權。

第三,由於體制問題,除了中央級的傳媒,目前各地傳媒監督的報道直接涉及到本地的人和具體單位的很少。

第四,有效推進輿論監督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監督得到具體的黨政權力機構主要負責人的支持,鼓勵傳媒積極監督下屬機構和工作人員;二是具體的地方立法機構制定輿論監督的法規,以支持傳媒的監督,例如1999年在全國最早出台的《珠海市新聞監督辦法》;三是跨地區的傳媒監督。媒體及其從業者為了防止因直接批評本地的腐敗現象而遭遇不測,當地的傳媒通常只揭露異地的問題,其他地區的傳媒亦然,通過這種辦法達到監督的目的。

第五,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的精神,輿論監督的主要對象是各級權力組織,而不是非權力性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媒體在其中的職責是,以審視的眼光,敏銳地發現領導的失職,並及時監督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問題。但是目前輿論監督中也包括了媒體一定程度上代行司法和行政職責的現象,如檢查劣質產品、調查惡性事故等。這是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常常將傳媒監督和某種程度上媒體代行公共政治權力統稱為「輿論監督」,因而使輿論監督的外延擴大。

我國輿論監督應以預防職務犯罪為主。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檢察院草擬並四易其稿的《深圳市預防職務犯罪條例》將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權寫入法規,規定新聞媒體應當對國家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新聞記者在預防職務犯罪采訪工作過程中享有知情權、無過錯合理懷疑權、批評建議權和人身安全保障權。對新聞媒體揭露出的問題,主管部門應當在7日內進行全面調查,並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不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的,將由上級機關或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監察機關或主管部門將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該草案已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如果通過,將成為新聞監督權的重要突破。目前更多的現實情況是,媒體的輿論監督往往僅限於對職務犯罪的後期揭露,這樣,媒體對職務犯罪的新聞報道很難起到對職務腐敗的監督、預防和前期遏製作用。

由於我國當前輿論監督的實際范圍較寬,輿論監督目前的職責范圍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保證公共權力的正確行使、促成並維護以法治國的社會機制、遏制腐敗的滋生和蔓延。

「輿論監督」要正常運行,其前提是公眾知情,即公眾對公共事務信息,尤其是政務信息的全面、及時、客觀的掌握。只有公眾知情,輿論才能產生監督的效應。同時,傳媒作為重要的監督渠道,其報道活動也應受到法律、具有可操作性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自律條文的監督和制約。
參考資料: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lw_view.jsp?id=1047

『拾』 如何發揮大眾傳媒對行政監督的作用

  1. 媒體要堅持真實性原則。真實是媒體的生命,只有首先被受眾認為是真實的,才談得版上監督。權

  2. 媒體要採取適當的監督方式方法。要把握好時機,要幫忙不要添亂,要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化解矛盾。

  3. 媒體要不斷強化啟迪和警示作用。不能簡單的曝光揭露,更要扶正祛邪。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