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服務業規劃
1. 需要服務業和化工業戰略規劃案例
我這有個,是華彩咨詢集團官方網站上摘錄下來的,一個化工集團的戰略規劃案例,你看符合你的要求不?【我用源代碼來的,很辛苦,分給我吧】
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咨詢案例
【項目背景】
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96年12月8日,職工人數800人,位於山東省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五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為11500萬元,公司股票於1999年8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公司現有五家直屬企業(化工分公司、聚丙烯一廠、聚丙烯二廠、科技開發分公司、葯業分公司)和四家參股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醫葯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目前公司擁有聚丙烯系列產品、石油樹脂系列產品、工業乙腈、抽余油系列產品、聚乙烯電纜料系列產品、醫葯產品六大類。用戶遍及全國各地,C9石油樹脂和乙腈產品出口到東南亞、歐洲、北美洲的部分國家和地區。2000年8月公司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由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承保產品質量。
2002年4月16日,華彩管理咨詢公司(以下簡稱「華彩」)成立了企業管理咨詢小組,對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管理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診斷,涉及到集團的銷售、生產、倉儲、采購、人事、財務等部門,實地考察了各個生產分廠的生產、銷售和庫存狀況,采訪各類職能管理人員30餘人,借閱了企業的各類管理文件,採集了企業的各種管理表格和有關歷史數據。基於對這些資料的研究和華彩以往的經驗及方法,華彩對公司的戰略管理、生產、經營、人力資源管理各環節進行診斷分析,找出問題,對某些環節則提出了改進的建議,最後,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制定出企業加強管理,強化競爭的優勢的整體解決方案。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工作,咨詢小組提出了企業管理咨詢報告,供公司領導與公司全體員工參考。咨詢工作程序嚴格按確定的咨詢服務流程進行。
【企業診斷與咨詢工作思路】
(一)經營現狀
公司2001年度實現凈利潤2216萬元,比2000年下降了40.4%。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年報顯示每股收益0.193元,但2001年中期該指標即達到0.181元。這就是說,2001年下半年公司每股僅實現利潤0.012元。此外,公司每股經營性現金流也出現負值,每股-0.198元,而2000年這一指標卻高達0.493元,即使2001年中期也只有-0.005元。因此,可以看出公司在2001年經營狀況出現了問題。
通常來說,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的減少是由於經營性應收項目的增加、經營性應付項目的減少以及存貨的增加所造成的。而資產負債表顯示,2001年公司的應收款僅759萬元,同比降低了46%,顯然這不是公司現金匱乏的原因。分析發現,公司存貨一項卻高達7066萬元,同比去年增長了84%,這成為經營性現金出現負值的主要因素。利潤表顯示,2001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2000年還降低了5%,而生產規模卻並沒有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存貨大幅增長,充分說明公司主業經營面臨較大的困難。
未來競爭又迫使公司必須加大投入,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開展新業務。但公司葯業項目剛投產,產品沒有競爭力、營銷體系尚未健全,公司在現實經營情況下,還沒足夠的實力進行大規模的資源投入與業務轉化;更重要的是,單純加大經營上的投入與轉化,能否對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經營現狀和促進公司的持續發展仍然是個疑問。
(二)問題的症結
經過對公司經營狀況的診斷,華彩認為造成現實經營效率低以及財務狀況差的根本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經營陷阱」,即公司未能有效地對現有業務進行縱向拓展以及有效實現新業務的價值轉化;另一方面「管理陷阱」,即管理人員的能力與素質問題,計劃制訂的合理性問題,企業組織機構設置的問題以及沿用缺乏激勵的行政管控模式。激勵機制的缺乏,必然使一個組織的價值分配杠桿出現扭曲,造成兩種不良後果,一是局部利益小主體的產生,二是獲取利益報酬將不再依據業績與貢獻。由此決定組織內謀求局部利益的行為不再受到約束,導致整體利益的創造與分配失衡;同時,追逐局部利益的過程愈演愈烈,導致利益分配趨向平均化,價值杠桿失去激勵作用。這是公司系統失效的症結所在。
(三)咨詢目標
對公司的戰略、組織、管理流程和經營流程等進行全面診斷,依據市場環境競爭要求,制定有針對性地改進方案,並通過信息化手段保證方案的實施效果,全面提升企業業務流程的運營效率,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形成競爭優勢。
(四)走出困境的邏輯與對策
根據華彩對項目運作的整體思路,結合公司的變革動力與既定的約束條件,特別是考慮到公司目前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經營管理問題,為實現公司變革的最佳效果,華彩提出了「以戰略和業務定位為基準,逐步推進制度創新」的解決思路。
對於管理陷阱問題,只從問題的本身來開處方對公司來說是行不通的,現有的改革涉及到觀念、利益的調整,而公司本身又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如果單從管理角度來解決公司目前的管理陷阱問題,將會牽一發動全身,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華彩將對公司目前的發展戰略進行分析,從解決經營陷阱入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以新的業務增長來帶動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變革。戰略研究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側重於:公司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SWOT)?如何審視公司的主業發展問題?公司的多元化經營如何定位?現有資源如何實現有效配置?
戰略決定組織和人事,在戰略和業務定位的基礎上,華彩將圍繞公司的戰略主線,對公司的組織體系和資源配置模式進行重新定位和調整,並對公司的激勵機制(以薪酬制度和人力資源開發制度為主體)、約束機制(以考核制度和任職資格制度為主體)、牽引機制(以企業文化建設為主體)進行全面改革;建立有效的創新授權體制。公司的創新授權機制,不是簡單的分權問題,而是對組織框架的優化、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運行的規范化。
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完善企業內外部溝通渠道,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將IT作為公司業務運作的平台,實現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組織和人力資源等管理;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利潤管理為主線,採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企業資源管理(ERP)管理系統。
【客戶評價】
"顧問組提供的戰略方案既有前瞻性,又符合了公司的客觀實際,並且提供了過度方案,組織結構調整和戰略舉措部分提供了我們今後的工作思路,非常明確,也非常科學。"--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先生
2. 服務業規劃怎麼做,涉及哪些方面
這個還是找個專業做這方面規劃的問問吧,看看成功案例,直接咨詢下都是可以的,業內比較不錯的,口碑很重要,你看看北京東西部能源技術研究院這個吧,對你應該有幫助的
3.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的意義
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作用,以前海現代服務業的開放發展為契機,積極探索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全國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經驗。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進一步加強對前海開發建設的支持和指導,建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國務院有關部門、香港特別行政區、廣東省、深圳市等有關方面參加的協調機制,幫助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相關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促進前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做好督促檢查和評估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批復最後要求:發揮深港比較優勢,在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各有關方面要充分認識前海開發的重要意義,以規劃實施為契機,開拓創新,密切配合,扎實工作,共同推動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不斷探索科學發展的新模式。 批復指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的實施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進一步深化粵港緊密合作,以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我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為全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
批復要求,要充分發揮香港國際經濟中心的優勢和作用,利用前海粵港合作平台,推進與香港的緊密合作和融合發展,逐步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在全面推進香港與內地服務業合作中發揮先導作用。
在規劃的推進中,要加強統籌規劃,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總部經濟,促進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增強資源配置和集約利用能力,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成為全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基地和具有強大輻射能力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引領帶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升級。 記者了解到,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深圳市一直把前海作為發展備用地,直至2009年8月,明確前海將建設成為「深港合作共建現代服務業的示範區」,前海才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記者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總體發展規劃》上看到,前海未來將被定位為四個區,即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結構調整引領區;將重點發展創新金融、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科技及專業服務、通訊及媒體服務、商業服務等六大領域。
未來的前海將給深圳帶來怎樣的一個發展驚喜呢?深圳市市長許勤也對此做了一番描述,「到2020年,前海的區域經濟總量將會達到1500億元,我也期待前海能成為全國第三產業發展的模範。」
4. 產業園區規劃的服務領域
(1)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為不同類型產業園區「戰略轉型、功能擴展、環境版優化、產業升級」提供咨詢研權究,突破發展瓶頸,捕捉發展機遇,提升發展能級。
(2)園區產業發展規劃
針對產業園區特定產業發展問題,系統探討「產業鏈條、細分門類、產業布局、發展策略」等問題,形成有競爭力、可持續的產業鏈經濟規劃。
(3)小園區項目開發策劃
為特色產業園、專業園區或高科技園區的開發或拓展提供定位策劃、產業規劃和開發模式、招商策略研究服務,指導小園區開發建設和招商運營。
5. 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和規劃是什麼
中美嘉倫為您總結了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選擇和總體思路
在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中,應該選擇何種發展戰略、發展方法和發展路徑是各方爭論的焦點。結合我國國情和第三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確定戰略發展方向尤為重要。
是漸進發展還是跨躍式發展?
從新中國經濟發展史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這樣一個基本規律,即第二產業發展優先。這客觀上也是當時國民經濟發展和應對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需要。反觀第三產業,建國以來雖然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其佔比很長時間沒有明顯變化,1952年佔比為28.6%,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一直徘徊在30%左右,2000年才達到40.7%。這種比例變化顯示出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抑制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按常規路徑,而應該採取傾斜政策,釋放第三產業的發展潛能,實現第三產業在現有基礎上的跨躍式發展。
是全面提升還是局部突破?
由於政策資源的有限和現實經濟條件的制約,實行產業傾斜政策,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應避免全面出擊,最好是整合現有資源,找准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局部突破。首先,應鼓勵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率先實現第三產業的提升,實現區域突破。目前,各大城市都比較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提升第三產業的具體要求。應順應這些要求,鼓勵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積極改善產業結構,實現第三產業的優先發展。其次,應加快推進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實現行業突破。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近些年來金融業在第三產業中的佔比不斷下降,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應及時調整有關政策,鼓勵金融業加快發展,從而帶動第三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
是依靠行政還是依靠市場?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市場化應是第三產業發展的主流。但考慮到第三產業中某些行業的公共服務屬性和目前行業主管的現實格局,筆者認為,當前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應以市場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關鍵在於降低第三產業的准入門檻和稅收負擔,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兼顧這兩方面,目前最迫切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稅收體制改革。通過適當降低稅賦解決第三產業整體稅負過高和中外資企業稅負不一致問題,利用稅收調節的手段,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中美嘉倫認為,我國發展第三產業要選擇「跨躍發展、局部突破、市場為主」的戰略,並以此為基礎確立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強化市場機制,改善第三產業發展環境,加大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力度,全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6. 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現代服務業是指那些不生產商品和貨物的產業,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行業。現代服務業大體相當於現代第三產業。國家統計局在1985年《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中,將第三產業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第二個層次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業、保險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第三個層次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科研事業,生活福利事業等;第四個層次是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7. 生活性服務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
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豐富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標准,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一)商貿服務業。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流通業態,改善流通設施條件,優化消費環境。推動現代流通方式和循環經濟理念在商貿流通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網路營銷、總代理等現代經營方式。優化城市大型百貨店、綜合超市、購物中心、批發市場等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鼓勵發展專業店、專賣店、會員店,大力發展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通過開展社區商業民生促進工程,構建社區商業便利消費體系,促進居民服務便利化發展。統籌城鄉貿易發展,支持城市商業企業向農村延伸開設商業網點,發展農資和日用工業品配送下鄉服務,引導農產品進城直銷。鼓勵商貿企業兼並重組,支持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加快商貿服務業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商貿服務行業統計和城鄉市場監測體系。建立健全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一批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平台和服務機構。引導住宿和餐飲業健康規范發展。「十二五」時期,傳統商貿服務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商貿流通業多業態、多形式發展,商業設施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城市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村商業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建立現代化商貿服務體系。(二)文化產業。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組織實施一批成熟度高、成長性好、先導性強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支持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產業鏈完整、規模效應明顯的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設。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文化企業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和重組。完善文化市場准入制度,在國家許可范圍內鼓勵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加快發展各類文化產品和產權、信息、技術、版權等要素市場,推進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健全文化技術創新體系,研究制定文化產業技術標准。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型業態。大力發展演藝業,加強演藝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發展全國性文藝演出院線和電子票務系統。加強廣播影視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廣播影視骨幹企業,打造一批廣播影視知名品牌,實施一批廣播影視精品工程,推動廣播影視產品和服務出口。整合提升圖書、報刊等紙介質傳統出版產業,發展數字出版等新興出版產業,加快推廣數字環保技術,創新出版傳播手段和渠道,打造一批大型出版傳媒、印刷復制和發行企業集團。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快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推進國家版權監管平台建設,提高版權服務與保護水平。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十二五」時期,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為將其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專欄1文化產業發展重點 1.文化藝術產業和網路文化產品發展重點。鼓勵演藝節目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創新,推動發展全國性文藝演出院線,加快劇院、劇場、電子票務等演藝基礎設施建設,形成1-2個國際知名的演藝產業集聚區,形成10家左右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開展動漫相關技術標准研製工作。發展網路游戲、電子游戲等游戲產業,推動國產游戲產品走出去。積極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健康向上和技術先進的新興娛樂方式。繁榮美術創作,規范市場秩序,推動藝術品產業健康發展。發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促進傳統手工藝產品發展。大力發展藝術創意設計產業。加強文化內容與高新數字技術結合,培育和發展數字文化產業。鼓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中華民族特色的網路文化產品,提高網路文化產品原創能力和文化品味,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網路文化品牌。2.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重點。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衛星直播廣播電視、地面數字電視推廣應用、廣播覆蓋傳輸數字化、高清晰度電視、城鎮數字影院、國產影視劇及影視動畫、紀錄片等重大產業項目。基本建成全國城市數字影院覆蓋網路。大力發展移動多媒體、網路廣播電視等新媒體新業態,加快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的全國運營。加快影視產業、影視動畫產業、影視紀錄片產業、影視製作業和網路視聽產業發展。3.新聞出版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實施新聞出版精品工程,構建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網路體系,引導出版精品創作生產,扶持動漫遊戲出版產品、民族原創網路出版產品的創作和研發。加快建設新聞出版產業帶和基地。提高新聞出版企業裝備水平和新聞出版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實施新聞出版科技創新工程。加快新聞出版領域基礎性標准、新業態核心標準的制(修)訂,加大標准宣傳貫徹力度。鼓勵海量數字內容資源平台建設。完善出版物發行流通網路,加快全國性出版物物流體系建設,提高網點覆蓋面,努力實現「市市有書城、縣縣有書店、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書屋」。提高印刷復制產業發展質量,實施綠色印刷和數字化印刷工程。大力推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實施「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加快國際交易平台建設,拓展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打造國際知名出版傳媒企業品牌。(三)旅遊業。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科學利用資源,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觀光旅遊質量,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和生態、文化、紅色、鄉村、森林、濕地、草原、海洋等專項旅遊,提升旅遊業發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旅遊目的地和精品旅遊線路,推進全國特色名鎮(村)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加快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旅遊公共服務主體多元化。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加快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實施人才興旅工程,推進實施國民旅遊休閑綱要。加快旅遊立法和標准化體系建設,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十二五」時期,旅遊業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初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專欄2旅遊業發展重點 1.鄉村旅遊發展。推進實施《全國鄉村旅遊業發展綱要》,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及休閑農業示範村和示範縣,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扶持。2.旅遊精品建設。推進實施《「十二五」全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強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打造一批國家級城市旅遊目的地、國家級精品景區,推出一批文化旅遊演藝精品和精品旅遊線路及文物、森林、海洋、溫泉、草原、工業、科技、會展、修學等專項精品旅遊景區。3.紅色旅遊發展。推進實施《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繼續加大紅色旅遊基礎設施投入,深化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品線路、重點旅遊區建設,加強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產品的結合,完善配套服務,提高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的吸引力和影響力。4.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推進實施《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旅遊要素轉型升級,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開發特色旅遊產品,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遊業管理、營銷、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四)健康服務業。統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升人民群眾健康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依託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有利於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體制和政策,促進非基本醫療服務的發展。合理規劃醫療資源,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對社會資本舉辦各類醫療機構的監管和技術指導,鼓勵有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做大做強。積極促進醫療護理、健康檢測、衛生保健、康復護理等健康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大力發展中醫醫療保健服務業。加強健康管理教育與培訓,鼓勵技術產品研發,制定標准與規范,加快健康體檢行業的規模化與產業化進程。支持發展健康服務機構,鼓勵健身活動,推動健康咨詢、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融合發展。健全康復醫療服務網路,提高康復醫學服務能力。「十二五」時期,基本形成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各類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化辦醫格局,構建集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健康保險等服務內容為一體的健康服務產業體系。(五)法律服務業。大力發展以律師和公證為主體的法律服務業,穩步擴大從業人員數量,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精通涉外法律業務的高素質律師人才。拓寬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提高法律服務水平,實現法律服務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廣泛、有效參與。穩步擴大法律服務規模,完善組織形式,推動業務轉型和升級,促進專業化分工,扶持、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法律服務機構。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和行業規范,建立健全法律服務人員誠信執業制度,完善執業狀況評價、監督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規范服務秩序和服務行為。提升法律服務業開放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法律服務機構。加大對法律服務業政策扶持和保障力度,改善法律服務業發展環境,健全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擴大服務規模和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層次和服務質量,提高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十二五」時期,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要求、較為成熟的法律服務制度體系。(六)家庭服務業。健全家庭服務業相關法規、政策體系和監管措施,完善家庭服務業促進體系。研究制(修)訂家庭服務業服務標准(規范),擴大標准(規范)覆蓋范圍,研究制訂家庭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快推進家庭服務業公益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發揮市場機制,加強政府引導,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家庭服務業,重點培育一批連鎖經營的大型家庭服務企業,積極扶持中小家庭服務企業,促進家庭服務企業規模化、品牌化和網路化發展。鼓勵各類人員到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職業素質、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加快構建便利惠民的家庭服務體系,優化城市服務網點布局結構,積極推動家庭服務網點進社區。規范家庭服務市場秩序,促進企業誠信經營,維護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以家庭為服務對象,以社區為重要依託,以家政、養老、社區照料和病患陪護服務等業態為重點,創新家庭服務業發展模式,整合家庭服務資源,實現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十二五」時期,家庭服務業吸納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共同發展的家庭服務市場和經營機構,初步建立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相適應的家庭服務體系。 專欄3家庭服務業重點工程 1.家庭服務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工程。設立區域性家庭服務電話呼叫號碼,整合資源,增加投入,實施家庭服務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工程。依託該平台,健全供需對接、信息咨詢、服務監督等功能,形成便利、規范的家庭服務體系,為家庭、社區、家庭服務機構提供公益性服務。2.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培訓工程。以家政服務、養老護理和病患陪護服務等從業人員為重點,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和在職培訓。「十二五」時期,每年培訓100萬人。加強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培訓資源,在地級城市以及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建設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實訓基地,同時對有創業願望的人員提供相應的創業培訓。3.家庭服務業千戶百強創建工程。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單位)做專做精,扶持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單位)做大做強,培育一批知名家庭服務品牌,形成一批市場開拓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服務水平高的企業(單位)群體,加大對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單位)的扶持力度,提升我國家庭服務業的規范化、產業化、品牌化水平。(七)體育產業。以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為先導,帶動體育用品、體育中介等行業的聯動發展。推動體育服務運營管理模式多樣化。積極提供適應中低收入群體需求的體育服務,合理引導高收入群體體育消費。堅持重點體育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培育特色體育產品,著力培育體育產業骨幹企業。合理規劃體育產業基地布局,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參與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推動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延長體育產業鏈。加強對體育組織、體育賽事、體育活動的名稱、標志、版權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和保護。推動體育服務貿易發展,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十二五」時期,體育產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創建一批充滿活力的體育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骨幹企業,逐步打造一批有中國特色與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和重大賽事品牌。(八)養老服務業。引入多種形式的市場主體,培育發展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開發養老服務項目,參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積極扶持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和中小型養老服務企業創新發展。大力拓展養老服務領域,逐步實現從基本生活照料向健康服務、輔具配置、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法律服務、緊急救援等方面延伸。大力發展社區照料服務,推進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設施建設。發揮養老服務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的特點,推動養老服務與餐飲、服裝、營養保健、休閑旅遊、文化傳媒、金融和房地產開發等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加強老年護理人員培養培訓,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提高其職業素養和服務水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促進養老服務企業規模化、品牌化和網路化發展。健全養老服務市場准入、退出和監管制度。「十二五」時期,養老服務業規模顯著擴大,社會化養老覆蓋率明顯提高,基本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實現老有所養。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量達30張。(九)房地產業。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培育和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引導住房合理消費。引導房地產估價、房地產經紀、土地評估和登記代理機構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加強和完善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制度,大力推行房地產經紀人、土地登記代理人執業資格制度,加強中介行業自律管理。建立房地產企業信用檔案,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加強土地登記代理制度建設,健全行業資信體系。加強農村建築技術隊伍建設。大力推廣建築節能服務,培育節能技術服務市場。進一步明確物業管理行業的責任邊界,健全符合行業特徵和市場規律的價格機制,規范物業管理行業市場秩序。建立和完善舊住宅區推行物業管理的長效機制,探索建立物業管理保障機制。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種經營,積極開展以物業保值增值為核心的資產管理。繼續推進物業管理師制度建設,提升服務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提高舊住宅區物業服務覆蓋率,城鎮新建居住物業全部實施市場化、專業化的物業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績效考核、人員准入、信息披露、責任追究制度,加快服務設施建設,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十二五」時期,房地產和土地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社會公信力明顯提高,建築節能服務標准規范進一步完善,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及第三方服務機構。
8. 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六章 規劃實施保障
適應服務業大發展新要求,健全法律法規,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增強服務能力,創新工作方法,夯實工作基礎,為落實規劃提供切實保障。 緊緊圍繞服務業發展需求,加強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工作,建立健全重要支撐體系。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開設服務業發展相關學科專業,強化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強服務業綜合性研究機構建設,積極發展服務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
建立和完善服務業創新體系,開展服務業理論、商業模式、關鍵技術等方面研究,提高服務業創新能力。以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提升服務水平為核心,建立健全服務業標准體系,推進服務業標准貫徹實施,擴大服務業標准化覆蓋范圍,不斷提高服務業標准化整體水平。推動知識產權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構建基本公共服務與市場化服務協同發展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堅持整體設計、規范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推進的原則,全面提升統計能力,不斷提高數據質量,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專欄6重要支撐體系主要任務 1.服務業創新體系。
支持一批服務業綜合研究機構整合發展,建設服務業區域創新中心,提升服務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戰略研究能力。支持建設一批服務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提高服務業創新能力。支持服務業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平台和技術創新聯盟,開展模式創新和技術集成應用。完善產業園區創新體系,支持服務業領域的大學科技園、專業孵化器建設,提升園區創新支撐能力。
2.服務業標准體系。
圍繞服務業新領域、新業態,健全服務業標准體系。加快制(修)訂一批服務業重點行業和領域服務標准,鼓勵在標准制(修)訂過程中借鑒採用國際標准。推進國家級服務業標准化試點,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強化服務業標准宣傳貫徹,健全標准實施反饋評價體系。加強服務業標准研究,密切跟蹤國際發展趨勢,推動我國服務業標準的國際化。
3.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政策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知識產權基礎信息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逐步建立分類科學、資源共享、高效優質的產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台體系。拓展服務范圍,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培育知識產權服務企業,壯大知識產權服務人才隊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預警、維權和爭端解決機制。
4.服務業統計體系。
發揮服務業統計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不斷提高統計工作質量和水平。適應服務業發展新形勢,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加強數據質量控制與評估,不斷提高統計數據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加強服務業統計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業統計調查能力。建立健全服務業統計信息對外提供共享機制,研究建立服務業門類季度統計調查制度。 本規劃提出的服務業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是對市場主體的導向,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施。政府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本規劃提出的加快服務業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和規劃實施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必須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要編制本地區服務業發展規劃,並抓緊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編制服務業各主要行業和主要領域的配套規劃(指導意見),制定財稅、金融、土地、價格、工商管理、質檢等方面相應的落實意見或工作措施,並分解落實到年度。
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組織有關方面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及時向國務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