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輿論監督
Ⅰ 請教畢業論文前言怎麼寫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淺談微博的社會輿論監督功能——以「郭美美事件」為例
教
畢
業 專業
論 代寫
文 QQ
前 +++
言 網路號
怎
么寫
Ⅱ 論微博在網路輿論引導中的作用
網路是一個開放的領域,會有不同的人群、話題、信息、現象等,這也讓很多個人、企業、媒體人士加入到了互聯網平台內,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著信息的變化。
微博是一個互動平台,可以按照興趣愛好、行業、領域、技能、話題等為主聚積微博好友、粉絲,同時還可以創建相應的話題,讓更多的粉絲們參加互動。
一、社會現象
微博是一個可以隨意發布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視頻信息、語音信息、創建話題的地方,若是因為其中一個上了頭條或是熱門話題,小到會短期網路上的轉發大到會引起社會法律法規。
二、生活發展
很多人在微博上發布生活類的信息,吃、住 、行、用等,它是一個比較休閑類的話題或是信息,一方面可以提升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可以體現美好的畫面,再者則是破壞生活質量的發生。
三、商務軌跡
互動平台是一個人氣平台,它可以讓很多商務人士在這樣的領域內得到更多的認知或領悟,從中直入相應的商務信息或產品信息。在短時間內快速進行宣傳,或是獲得多個在線訂單。
四、擾民
比較嚴重的微博網路輿論會造成擾民現象,造成相反的微博網民屏蔽或舉報等。這是很多網民反感的,也是很多平台禁止的輿論。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針對不同的事件或是現象,可以正能量的為廣大網民服務才是比較正規的,同時也給互聯網正常發現打下基礎,讓網路更多更好的為大眾帶來更多的便利與福音。
Ⅲ 微博客輿論無序狀況有無有效改變措施
自2009年以來,微博在我國呈現井噴式發展。在微博里,每個人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然而,這種自由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微博輿論監督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微博輿論監督的弊端,充分認識這些問題,積極尋找應對策略,讓微博得以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
無疑,微博已經成為當今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新媒體。回顧其歷史,世界上最早的微博出現在2006年,美國的twitter網站最早發明了微博的核心概念,最早制定了140個字的通信通則。中國首家微博網站新浪微博於2009年開始內測,至2012年3月,新浪微博的用戶注冊數量已經超過3億。微博憑其本身的便捷、實時、高效傳播等特點改變我們汲取和閱讀信息的習慣,並賦予每個人影響世界的權利與可能。微博精準地整合社交網站與信息發布平台,把這樣的概念推向了極致。
微博的強大力量在輿論監督方面得以淋漓盡職地體現。在過去的一年裡,微博打拐幫助被拐賣的乞討兒童重返父母的懷抱;通過微博發起了「免費午餐」的公益活動;在「7.23」動車事件中無數網友一起為受害者哀痛祈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傳播迅速,影響廣泛的媒體,如果使用不當,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污染整個網路輿論環境。本文試圖通過剖析微博對輿情熱點事件的影響,探討進入平緩期發展的微博存在的輿論監督問題,提出監管建議和策略。
1.微博輿論監督存在的問題
隨著微博輿論監督強大力量的凸顯,其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微博自身屬性限制輿論監督承載的信息量
每條微博最多能容納140個中文字元,這就使微博較難將一件事情的原委及始末細細道來,只能去粗取精,有時甚至斷章取義。微博世界裡的「標題黨」、「標簽式輿論」都力求把矛盾最激烈的斷面呈現出來做「微傳播」。
譬如「毀容門」事件中,一條「網曝安徽『官二代』橫行霸道,戀愛不成將少女毀容」的微博在網路上瘋傳。在「官二代」 作為一個群體負性標簽的當下,該事件激起了公眾郁結已久的社會情緒,隨即上升到微博熱門話題首位。我們暫不去考
慮該事件的道德倫理,單純為了博人眼球使用「標簽式輿論」很可能使博友只考慮到斷面預設的話語方向,而模糊或忽視整體的、具體的話語情境,終以「一己之揣度」作出並不全面的是非判斷,產生更多的仇恨與摩擦,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的知名人士「害怕」微博。全國政協委員倪萍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自己關心流浪兒童的問題。隨後有記者問:「有些名人開微博解救流浪兒童,你要開嗎?」倪萍回答:「我不敢寫微博,不知道哪句話說得不好就被斷章取義了。如果花一個晚上跟別人矯情,一個人哪說得過十萬人啊,以訛傳訛,瞎耽誤別人功夫。」倪萍的這種「怕」並不是多餘,恰恰准確道出了微博輿論監督存在的弊病,即微博信息這種碎片化的存在有時無法反映事情的真相,甚至與真相相悖。
B.微博「意見領袖」輿論監督能力有待提高
在微博的輿論監督之中,一些人成為意見的重要影響者。這些人是經過實名認證的政府官員、影視明星、體育明星、媒體從業者、學者、媒體機構等,因其本身擁有的社會關注度而成為微博中的「意見領袖」。微博中的「名人效應」不可小覷,即使只是普通意見的表達,也更容易被用戶廣泛關注並傳播。巨大影響力決定了「意見領袖」應注意在微博中的言論導向,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更好地推進輿論監督。
C.部分輿論監督缺乏專業性和理性導致微博成為謠言滋生地
微博注冊的「零門檻」使其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擁有億萬名粉絲。這同時也為微博時代的輿論監管帶來巨大阻力。大多數微博用戶都是未經過專業新聞素養教育的普通網民,然而微博賦予他們公眾話語權和媒介接近權,使其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扮演多重角色,對輿論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微博用戶通過轉發、評論、加關注、搜索等基本功能,形成了其獨特的鏈狀、環狀、樹狀的對話結構,帶來「病毒是傳播」,傳播呈幾何式增長。譬如2012年兩會期間,新浪微博製作系列「微焦點」欄目。筆者注意到單是第9期關於「機場建設費該取消嗎?」
的微話題討論,博友通過轉發和評論,在短短12小時內,已達到十四萬余條。可見微博上信息流通速度之快。
微博不是一個信息孤島,而是和整個互聯網相連的。網民缺少專業性和理性的行為很可能通過微博波及整個互聯網,更甚則影響社會正常運行。法國心理學家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中寫道:「在集體心理中,個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從而他們的個性也被削弱了。異質性被同質性所吞沒,無意識的品質佔了上風。」①微博為這種無意識的非理性行為提供了優質的電子傳播途徑,網路「蝴蝶效應」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
微博謠言和虛假新聞的廣泛傳播就是最好的佐證。如今,「名人被死亡」早已不是新鮮事。其它案例如江蘇響水「謠言」導致逃亡事件、全國「搶鹽風波」事件、北京地鐵迷葯謠言事件等等。在這些事件中,微博即便不是始作俑者,但也最大化地擴散了謠言傳播並產生社會恐慌,導致嚴重後果。
D.微博的娛樂屬性大大削弱了輿論監督的影響力
毋庸置疑,娛樂圈名人是微博上最為活躍的人群之一。筆者注意到3月11日晚6時新浪微博的粉絲數排名,前十名全部為娛樂圈人士。著名主持人何炅3月11日發布的一條吃早飯喝湯的微博,在一個小時內被轉發7125次,評論更高達9017條。可以說,輿論監督應有的嚴肅性在微博中被娛樂性稀釋了,微博的娛樂屬性降低了微博輿論監督的影響力。大眾媒體在輿論監督的信息傳播中依然覆蓋了大部分群體,所以,微博的娛樂屬性也是導致微博輿論監督從屬地位的原因之一。
2.微博輿論監管策略
在以微博為關鍵節點的互聯網「生態系統」形成的信息循環過程中,一旦輿論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之中,微博便能將散落在各個互聯網平台上的負面信息或危機導火索引入其中,加以匯聚,並圍繞這些源頭,由意見領袖、機構、品牌和個人用戶進行傳播與互動,多次傳播討論使內容扭曲,進一步形成新的觀點,掀起新一輪討論浪潮和輿論壓力。如何正確發揮微博輿論監督作用,化解其存在的問題,避免陷入上述輿論漩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A.充分發揮政府類微博的作用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主任廖聖清說:「前些年,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普遍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而近年來,政務微博的紛紛開通則算得上另一個里程碑。」的確,早在「微博元年」2010年,以公安系統為代表的政府部門就已經開始大規模運用微博,政務微博的「井噴」現象出現在去年4月至10月。目前已達2萬個。面對微博這個新興的輿論場,政府機構不能缺席,通過微博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第一時間回應網上熱點,努力引導好社會輿論。政府機構真正參與到微博輿論監督中,了解運行機制,之後再實施監管便容易得多。
B.傳統媒體引導微博輿論
盡管微博是個有生命力的好東西,但引導不好就會變成驅動輿論的又一塊監管盲區。然而,傳統媒體,諸如報紙、廣播、電視,在輿論導向和監督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撼動的,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並不會取代傳統媒體,相反,兩者應該是共生關系,相互作用。傳統媒體利用微博獲得更多的新聞線索的同時,應該加強輿論引導,第一時間粉碎謠言,打擊虛假新聞,憑其本身的權威性,凈化微博輿論環境。
C.提高全民媒介素養是根本
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首次提出了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提高媒體從業者的媒介素養,充分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提高意見領袖的媒介素養,推進微博更多地進行有效的輿論監督;提高全體網民全體社會成員的媒介素養,使他們在面對微博上紛繁復雜的信息時,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做擾亂輿論環境的始作俑者。
Ⅳ 如何進行網路輿論監督,輿論監測的方法有哪些
輿論監督與應對方法:
引導和技術投入上完善網路監測體系和法規制度 。應該不斷的完善網路輿情的監測體系,首先要建立配備像蟻坊軟體這類專業的輿情監測系統自動7*24小時監測,使得網路監測體系有一定的保障,使得網路監測體系的正常運行。保障網路信息的通暢,使得事情的真相能夠及時的、客觀的發布出來。此外,針對網路事件影響較大的後續管理問題進行重視和處理。
2..規范網路輿論最根本的是規范網民的言論,網民參與程度日益深入,網路信息量逐步增加,對網民的素質考驗和要求也逐步提高。網民的自身素質關繫到了網路輿論監督的正確導向,網民在復雜的信息面前保持清晰的頭腦,用理性和專業的知識去理解和判斷網路事件的前因後果,提出充分反應網民意志的意見和觀點,對輿論監督起到積極作用。
3.強化網路自身建設,提高網路監督權威性。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如蟻坊軟體的網路輿論監督軟體。擴大監督主體,消除地域和階層差異,使網路民意更具代表性。大力提高網民素質,造就高素質監督主體。
Ⅳ 微博屬於輿論監督么
這個說法不恰當吧,微博使媒介和工具,可以利用微博來引導和監督專輿論。中國傳媒大學口碑研屬究所的報告顯示,在2011上半年微博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輿論場。其實現在的政務微博、微博反腐、微博問政、微博辟謠等都有輿論監督的意思。
舉個例子吧。比如楊達才事件,微博用戶在微博中曝光他的手錶,鑒定這些手錶價值,引起公眾的圍觀和討論,最後陝西省紀委介入調查。這是網友微博反腐的一種方式。
再比如微博辟謠、辟謠聯盟等。微博上有辟謠專區、謠言終結者等板塊和組織,他們的作用是查明事實真相,揭露謠言、虛假信息等。這凈化了微博的輿論環境。「辟謠聯盟」其實就是一個網友的自律組織,一方面約束自己,另一方面為凈化微博輿論生態貢獻力量。
Ⅵ 什麼書里有介紹什麼是微博和微博的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紫皮書》內容提要:2002年12月21日至22日,第二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版督」學術研討會權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召開。這次研討會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學院科研處和中國人民大學輿淪研究所合辦。經過新聞與傳播系在短短一個月內的精心籌辦,來自新聞傳播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海外、港澳和內地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新聞輿論監督實踐第一線的有關媒體代表76人在年終歲末之際冒著大雪參加了會議。
會議主辦方緊扣時代脈搏,圍繞學術和社會熱點,結合本系的專業優勢,以「新聞輿論監督與十六大以後的中國」為主題舉辦這次研討會,以期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推動新聞輿論監督的健康發展和相關研究的深化,為新聞學界和新聞從業界以及在新聞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之間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
Ⅶ 新媒體背景下,社會輿論監督有哪些新特點
互聯網在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時,其影響也滲透到了新聞傳播領域。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加速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此背景下使得社會輿論監督也體現出了新的特點。
1. 社會輿論監督范圍更廣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受其技術手段及制度的限制,「把關人」有著顯著的地位優勢,導致新聞難以做到廣泛報道,只有重大的、對社會造成一定影響的事件才能進入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領域。而在新媒體時代,由於網路信息的海量性以及開放性,任何人都能在諸如微博、貼吧、微信公眾號等平台第一時間發布任何方面的社會問題,社會輿論監督的主體、渠道和范圍在不斷擴大。
2. 社會輿論監督主體更積極
之前江西新余市和浙江溫州市兩個出國考察團的公費消費票據被公開在網上,引發了網友的強烈譴責,從而導致了一系列事件。在社會輿論的強勢推動下,兩市高度重視,採取果斷措施,嚴肅懲處了相關人員。
「考察門」事件顯示了自由、民主、法治的現代社會秩序正在形成,現代公民意識愈發成熟。此外,草根監督是獨立於紀委、監察、審計等體制內的監督秩序之外的社會輿論監督方式。它能對腐敗及一切危害公共利益的行為發起攻擊,也顯示出了公眾積極參與公共生活的態度和負責任的公民意識。
3. 社會輿論監督方式更多元
社會輿論的監督可以通過傳統媒體,也可以通過新興的媒體來實現。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公眾越來越多的藉助新媒體,包括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來行使社會輿論監督的權利。
新媒體極大豐富了信息傳播的渠道,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為輿論的形成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為社會輿論找到了釋放的平台,也放大了公眾的監督作用,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社會輿論並參與輿論監督,同時也標志著社會輿論監督力量的不斷壯大和成熟。
Ⅷ 輿論監督對整個社會和自身來說有什麼重要的意思
這得看你自己想要什麼,處在什麼環境下,因為他們是互相影響的,如果在工作中就是後者相對重要,不然肯定活不下去---、如果是自我創業初期,自然是前者最重要,不然沒法繼續下去
Ⅸ 微博輿情怎麼引導
引導復即帶領,使跟隨。南朝宋劉制敬叔《異苑》:「傅承為江夏守,有一雙鵝失之三年,忽引導得三十餘頭來向承家。」《南史·王僧辯傳》:「有群魚躍水飛空引導。」漢王充《論衡·自紀》:「適輔服葯引導,庶冀性命可延,斯須不老。」宋文瑩《玉壺清話》:「上大奇之,因問引導之法,養生之要。」
微博輿情引導在宏觀上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政府應出台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從根本上約束微博輿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媒體應該本著客觀公正、公開透明、主流媒體引導輿論的宗旨,在輿論監督和輿情引導方面提出導向性指引作用;三是提高公眾媒介素養,從源頭上維護微博輿情的純潔度、清晰度、透明度。使微博輿情負面影響最小化的有效途徑就是培養廣大公眾的網路公共安全意識和公共安全素養,從源頭把關,可以節省大量的資源,並且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