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的社會功能
A. 聯系實際討論作為社會監督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輿論監督所具有的功能
個人討論提綱: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並促使其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准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
輿論監督不是新聞監督,但輿論和新聞是緊密相連的。新聞媒體是傳播意見進而形成輿論的工具,但新聞本身並不就是輿論,所以輿論監督並不等於新聞監督。
輿論監督的功能作用:
第一、監視社會環境,推動社會發展。 第二、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 第三、輿論監督的社會控制功能。 第四、輿論監督的社會制衡功能。 第五,輿論監督是一種動態平衡的社會監督。由於社會監督對濫用權力的行為及其責任者有要求國家對其進行法律制裁的權力,由此體現了社會監督的懲戒功能。
實際例子:
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孫志剛因未帶證件,在廣州收容所被打致死。4月25日,《南方都市報》率先對此進行披露。5月13日,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緝捕歸案。此後,《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又對收容遣送制度進行了深入反思。6月20日,實行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廢止。
原山東省濟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兼濟寧開發區主任李信,在貪污受賄等醜行敗露後,採取一切手段迫害知情人,甚至下跪推脫罪行。2004年6月10日,「中國輿論監督網」刊登了相關文章和李信的下跪照片,隨後,《南方周末》等媒體全面報道此事,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聲勢。7月26日,李信被依法逮捕。
2003年8月15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改判「黑道霸主」劉涌死緩。21日,《外灘畫報》刊登題為《對沈陽黑幫頭目劉涌改判死緩的質疑》的評論,各媒體也相繼發表評論,質疑刑法專家的意見。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提審劉涌案並最終判處其死刑。
B. 輿論監督具有的功能及如何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是黨外監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必要環節。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不斷推動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有機結合、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批評。新聞媒體應當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正確導向,加強輿論監督,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發揮警示作用。」這為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開門接受監督要做到真開門、開大門,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讓群眾評判,正確對待、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和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不願接受監督,甚至千方百計迴避監督、抵觸監督。要繼續推動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凡作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都應當向社會公開,對黨員群眾關注的重要事項,要更加公開透明。要擴大黨務信息的普及面,為黨員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使黨務公開真正成為增進群眾了解黨組織的好形式,讓社會監督有的放矢。要暢通人民群眾舉報和監督渠道,認真做好信訪監督工作,及時檢查處理問題,有的還應及時將處理情況反饋給反映意見的群眾。
第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輿論監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他監督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推動改革發展,推進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只有站在全黨的立場上、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根本是堅持講政治,把握正確方向,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新聞媒體要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宣傳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新聞媒體要堅持人民性,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依靠人民群眾開展輿論監督。
二是開展輿論監督要直面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肩負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同時也面臨著「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僅僅依靠黨內監督還不夠,必須強化輿論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新聞媒體應當肩負起社會哨兵的使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黨規黨紀執行情況的監督,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對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的曝光力度;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敢於揭露批評不道德行為和不良風氣,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將落腳點放在解決矛盾、改進工作上。開展輿論監督工作要樹立大局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講究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原則,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
三是輿論監督要注重成果運用,注重對比宣傳,既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又發揮反面典型警示震懾作用。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深刻揭示違紀違法行為產生的深層原因,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舉一反三、懲前毖後,提出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的建議,推動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切實取得輿論監督的實效。
C. 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區別是什麼
所謂輿論監督,抄實質上就是襲人民的監督,是人民群眾通過各種輿論媒介對國家和社會所進行監督,也是黨和人民通過新聞媒介對社會進行的監督。主要有以下特點:1人民性2開放性3專業性4廣泛性
功能
輿論監督的功能大致為:
①監視社會環境功能;②社會調整功能;③社會控制功能;④社會制衡功能
社會監督是指由國家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監督
特點:1、社會監督具有廣泛性2社會監督具有標志性3社會監督具有啟動性
D. 如何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
第一,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開門接受監督要做到真開門、開大門,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讓群眾評判,正確對待、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和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不願接受監督,甚至千方百計迴避監督、抵觸監督。要繼續推動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凡作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都應當向社會公開,對黨員群眾關注的重要事項,要更加公開透明。要擴大黨務信息的普及面,為黨員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使黨務公開真正成為增進群眾了解黨組織的好形式,讓社會監督有的放矢。要暢通人民群眾舉報和監督渠道,認真做好信訪監督工作,及時檢查處理問題,有的還應及時將處理情況反饋給反映意見的群眾。
第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輿論監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他監督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推動改革發展,推進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只有站在全黨的立場上、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根本是堅持講政治,把握正確方向,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新聞媒體要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宣傳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新聞媒體要堅持人民性,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依靠人民群眾開展輿論監督。
二是開展輿論監督要直面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肩負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同時也面臨著「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僅僅依靠黨內監督還不夠,必須強化輿論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新聞媒體應當肩負起社會哨兵的使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黨規黨紀執行情況的監督,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對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的曝光力度;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敢於揭露批評不道德行為和不良風氣,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將落腳點放在解決矛盾、改進工作上。開展輿論監督工作要樹立大局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講究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原則,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
三是輿論監督要注重成果運用,注重對比宣傳,既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又發揮反面典型警示震懾作用。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深刻揭示違紀違法行為產生的深層原因,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舉一反三、懲前毖後,提出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的建議,推動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切實取得輿論監督的實效。
E. 現代社會,媒體在社會輿論監督方面發生的作用日益重要,結合實際,媒體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動中有哪些功能
現在社會媒體在社會輿論監督方面發生的作用日益重要結合,就是說我們媒體的話,要正確的引導這種社會輿情,把握社會這個熱點的需求,做好引導。
F. 聯系實際討論作為社會監督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輿論監督所具有的功能
主流媒體如何發揮輿論監督的主導作用
網路新媒體的出現,使民眾參與到媒體輿論的監督中來,從而把輿論監督推向了新階段。而值得思考的是,主流媒體輿論監督變得弱化起來。近年來,多起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新聞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大地震救災帳篷事件,最先都是在網路上引起關注,再由傳統媒體介入。這些現象都表現出主流媒體在輿論監督中的缺位。
主流媒體輿論監督的現實意義
「輿論監督意指公眾通過輿論這種意識形態,對各種權利組織和其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記者)自由表達看法所產生的一種客觀效果。」(陳力丹,2003)在當今社會,常常是以大眾傳播媒介作為輿論的載體表達公眾的聲音。但是,媒介在不同文化、政治、經濟背景下會表現出不同的輿論態勢。在我國,大眾傳播媒介歸黨、國家、政府所有,因此,我國輿論監督不是來自媒介或者媒介新聞,而是新聞背後所代表的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它的有效發揮對於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時主流媒體的輿論監督是不得當的,從而讓一些新興媒體傳播的信息造成失實失真,引起流言,從而造成了社會的恐慌。因此,為了促進網路媒體的健康發展,就必須積極加強主流媒體輿論監督的引導作用。
主流媒體輿論監督弱化的原因
1.網路新媒體具有及時、快捷的特點
今天,由於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多,信息來源擁有多元、迅速、便捷的特點,使得人們關注的信息越來越復雜,任何一個新聞事件都可能引起廣泛關注,甚至形成輿論危機。面對諸多突發事件、社會熱點,任何一個權威的主流媒體都很難做到自己可以一直是第一報道者。而新興網路媒體由於沒有播發時間、版面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有廣大網民的參與,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
2.主流媒體公信力的缺失
從山西繁峙的「小金佛」到河南汝州、山西洪洞的記者「封口費」事件,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應當加強,為什麼會出現「封口費」事件?這主要是因為當事利益集團害怕新聞輿論監督、防止不利消息的廣泛傳播。在這個事件中,不管是真記者還是假記者,真記者當中也有主流媒體的記者。公眾信任的主流媒體記者,不僅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而且和那些假記者一樣拿封口費,這不僅僅給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而且也影響了我國新聞界的公信力。
3.主流媒體互動性缺失、受眾發表意見的空間小
網路新媒體最基本的、區別於傳統主流媒體的特性就在於它本身的互動性。它改變了傳統主流媒體單一傳播的模式。主流媒體的單向傳播特點,阻礙了受眾發表意見的渠道,從而使主流媒體提供給受眾的發表意見的空間很小。
對主流媒體發揮輿論監督的主導作用的建議
1.樹立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
對於傳統的主流傳媒來說,擁有高度的公信力一直是它的優勢,然而「封口費」事件使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大大受損,讓受眾感覺失望,甚至對主流媒體產生不信任感,從而使得主流媒體弱化了自身的輿論監督的主導作用。要想樹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監督的主導作用,關鍵在於平時的努力。因此,主流媒體及其從業者必須反省並採取有效的挽救措施。樹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受眾的監督舉報、民族道德體系的重建與強化等等。
2.對網路輿論進行選擇、放大、引導
由於人們對傳統媒體接觸的時間要比網路媒體的時間長,所以,人們還會把傳統媒體作為有影響的、值得信賴的媒體,針對傳統媒體的這一優勢,可以讓傳統主流媒體在很多方面影響和規范網路信息傳播。對於一些網路上傳播的焦點,讓主流媒體對其進行選擇、放大、調控等,規范網路信息傳播,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還可以讓主流媒體與網路媒體結合起來,來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
3.掌握第一解釋權
今天,由於人們可以接觸的新聞信息來源呈現多元化、及時性、快捷性特點,使新興媒體產生輿論強勢,事件發生時,主流媒體很難是第一時間的報道者。針對這種現象,主流媒體應擴大輿論引導力,可以在新聞事件發生後,進行權威的深度報道,掌握主流媒體的第一解釋權,糾正網路媒體造成失實、失真帶來的不必要的恐慌。當一個主流媒體總是在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做出恰當而令人信服的解釋時,這個主流媒體就在民眾心裡形成了一種權威性、影響力。
G. 監督學社會輿論發揮了什麼樣的功能
輿論監督對中國社會轉型的深刻意義與重大作用 廣義的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的一種社會現象。 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H. 輿論監督在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輿論監督在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輿論監督與國家的立法、執法和司法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新聞記者被喻為「無冕之王」。人民通過輿論工具監督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我國憲法賦予的權利。
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具有廣泛性、及時性等特點,是現代社會進行法制監督的強有力手段。通過新聞輿論的監督,可以使許多違法行為暴露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之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對違法行為的揭露和追究,而且可以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因此,在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應當加快民主政治的步伐,讓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使他們敢於通過輿論工具檢舉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行為。
另外,新聞機構的改革也需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使新聞輿論敢於揭露違法的行政行為,震懾違法行政者,真正發揮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
(我的搜索和綜合歸納,不一定完全符合....)
1.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由於監督的主體對行政的監督是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程序和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實施的,所以稱為行政法制監督。
•2.行政法制監督體系 •我國行政法制監督體系由以下七類主體構成,它們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中的專門機構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國家檢察機關,國家審判機關,社會力量為主體的群眾或社會組織,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
I. 社會輿論有哪些作用
1、社會輿論的監抄督有助於襲防止司法腐敗司法體制的完善是法治社會的基石之一,完備的司法體制要求法官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社會公眾普遍地對於法院、法官在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正義方面具有信心,法律在社會中具有權威性,那麼輿論作為民主法治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構建理性的司法體制過程中,應當發揮其應有的監督作用。社會輿論監督成為推動社會和諧,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健康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2、社會輿論監督有助於民主法制建設的完善中國的司法機關應該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通過媒體等傾聽社會的聲音,特別是老百姓的呼聲,實行司法公開,完善陽光工程,藉助社會力量促進了司法機關內部的規范和制約,加強了司法隊伍建設,提高司法官的素質,完善民主法制建設。
3、能充分地實現社會正義,它可以保證執法、司法、守法等各項法律實施活動符合法律規范,可以避免和糾正執法、司法偏差。
J. 如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內容摘要 :新聞輿論監督是廣播電視媒體對社會環境進行監測、發揮社會雷達作用的基本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輿論監督不只是為曝光而曝光,而是通過曝光改進我們的工作,促進我們的工作。因此,要通過新聞媒體這一特殊形式,大力實施有效的輿論監督,為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關 鍵 詞 :新聞媒體 輿論監督 黨和政府
新聞與生俱來的功能便是對社會的監督,新聞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權利,也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是一種民主的實現形式。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反腐工作需要輿論監督,黨的十三大至十七大政治報告中也都明確提出重視和發揮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名揚中外的「四大民主」:即「保證人民依法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黨的十七大報告也再次使用了「輿論監督」的概念,要求:「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失效。」而實現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就是輿論監督,那麼,在當前形勢下,作為縣級廣播電視機構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可見,如何提高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性很強的實踐課題。
一、輿論監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藝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評,又包括評價和建議。從廣義上看,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於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為什麼要輿論監督
1、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幹、敢冒險,勇於創新,就是要打破禁區,就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揭露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保障。隨著解放思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會變得越來越解放,越來越開放,人們思維的觸角會越來越延伸,必然會無處不到,全面監督政府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言論自由和輿論監督是大勢所趨,是歷史向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網路的發展,電腦的普及,信息的傳播會變得越來越便利,政府也會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別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信息公開條例》的貫徹實施,政府將逐漸成為陽光政府,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2、這是黨中央的要求。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反腐倡廉,及時糾正工作失誤的一面鏡子,熱情支持各級媒體輿論監督是黨中央的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媒體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通過內部反映或公開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工作。」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頒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增強接受輿論監督的自覺性。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要求,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3、這是廣大群眾的需求。廣大群眾請求政府解決問題,或者揭露腐敗現象,經常採用越級上訪的方式,但由於群眾的訴求越來越多,越級信訪這一渠道顯得越來越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況且,對於越級信訪問題,上級政府的信訪部門一般退回原單位處理。這樣,群眾常常不滿意,轉為向新聞媒體投訴,請求新聞媒體呼籲的越來越多了。一旦新聞媒體為之呼籲,就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就會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會引起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問題往往會得到很快解決。
4、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而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輿論監督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5、這是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有效措施。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渠道很多,但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新聞媒介通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監督,就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實行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吸引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促使很多社會問題的及時解決,排除影響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不利因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三、新聞媒體如何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是輿論監督的主要載體,因此,近年來我局為開展輿論監督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相繼開辦了一批輿論監督性欄目。如電台開辦的《行風熱線》欄目,電視台先後開辦的《社會縱橫》、《民生直通車》等欄目,以「三貼近」為宗旨,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百姓解難,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輿論監督的重要性,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一)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擺正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新聞輿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這是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的根本保證,更是正確實施輿論監督的關鍵所在。正面報道為主與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是強加給新聞媒體的一種限制,而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深刻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有理由去理直氣壯地報道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氣象、新變化、新典型。但是,既然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消極腐敗現象,就沒有理由放棄輿論監督的武器。事實上,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對於改進黨和政府工作,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凈化黨風和社會風氣,都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人認為,輿論監督受輿論導向的約束,會妨礙輿論監督的開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新聞輿論監督是建立在正確輿論導向基礎之上的輿論監督,是為輿論導向服務的。因此,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兩者不能分開,不能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輿論導向為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輿論監督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開展,所以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排斥正當的新聞輿論監督。
(二)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堅持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之道在於求真,輿論監督必須完全真實,這是輿論監督的基礎。只有首先被受眾認為是真實的,才談得上輿論監督。若受眾認為是假的,他不看、不聽、不談,輿論監督就起不到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
一是要微觀真實。即具體事實必須完全真實、准確,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確無誤,事實中人們的所行、所言、所思、所感要真實可信,不能合理想像。要提倡現場采訪,作為記者,當一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奔赴事件發生現場,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避免事後采訪時,被監督者從自己的好惡、利害出發,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實、或合理想像,使事實真相難以辨別的困難。
二是要本質真實,即要揭示事實的本質。一般來說,把握微觀真實較容易,而把握本質真實困難得多。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有深厚的生活閱歷、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察能力。監督的事實,從本質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據,真實確鑿,無論是人名、職務、單位名稱,還是數字、情節,都要一一核實,防止「偏聽則暗」。
三是要客觀公正。判斷是非、評價事物要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標准,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對有爭議的問題要全面、辯證地觀察和分析,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堅持以理服人。對輿論監督涉及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確保報道內容准確無誤。
(三)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注意方式與方法。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實施輿論監督,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輿論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要盡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把握好時機。要緊緊圍繞每個時期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確開展新聞輿論監督。
——幫忙不要添亂。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要按新聞規律辦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哪些可以報,哪些不可以報,在什麼時候報適宜,報幾次可達到目的,報了之後會引起什麼樣反響等,都要在選題立項實施前考慮周全。一要出以公心,二要服務大局,三要以理服人,四要把握好度,五要遵守新聞宣傳紀律。
——要做到「四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二是有利於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三是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 四)開展新聞輿論監督,隊伍素質是最基礎的條件。
輿論監督直面社會現象的是與非,因此,搞好輿論監督,對采編隊伍素質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必須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要組織新聞采編人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采編人員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力,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客觀的原則,不把個人恩怨、好惡色綵帶入報道,不充當個別利益沖突的工具,努力樹立關懷弱勢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權貴的獨立品格;
其三,新聞采編人員要樹立法制觀念,充分重視發揮法律在輿論監督中的作用,在輿論監督中嚴格遵守國家憲法好法律。
其四,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角色觀念。作為輿論監督的主體,作為推動輿論監督工作的內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努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爭得社會各方面、各部門的理解和配合,使輿論監督工作充分展現其原動力,確保輿論監督健康、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
其五,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質量意識,提高對新聞線索的高度敏銳性,以高效到位的輿論監督引起公眾的關注,得到黨委、政府的充分重視,有效地引領輿論導向,促進矛盾的緩和和解決,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發揮應用的作用。
(作者簡介:閆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