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網上政務與電子監察
A. 行政與政府對接是什麼工作
為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努力營造公開便捷、高效廉潔的發展環境,現就進一步做好行政審批事項「放、接、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1、進一步清理、精減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按照要求,市政府確定凡是國務院、自治區已明確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我市一律取消。
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取消,特別是對不符合法律規定,利用「紅頭文件」設定的管理項目一律取消。
2、做好行政審批事項下放與接收銜接工作市直各單位要將本級該下放的行政審批權力切實放下去、放到位。
對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事項性質、接收主體、下放內容、下放方式、交接時間等,制定本單位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實施方案,主動與接收單位就具體交接工作進行溝通協調。
3、加快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認真落實全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旗縣市區政務服務大廳必須於2014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國慶節前投入使用,蘇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必須於2015年底前建成;
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要創新管理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營造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的良好環境。
4、加強對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管理監督各旗縣市區及其有關部門要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各行政審批職能部門要按照市政府公布的事項目錄要求,及時向本級法制部門履行備案程序。
5、推廣應用電子政務,逐步實現電子監察全覆蓋按照政務服務工作「三個100%」(即實現審批單位、人員和項目100%進駐中心,駐廳服務窗口與主管單位100%聯網,政務服務電子監察100%覆蓋)目標要求,依託電子政務服務平台,加快網路建設,廣泛應用電子監察軟體系統。
(1)湖南網上政務與電子監察擴展閱讀:
職能
政治職能指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
政府擔任著保衛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打擊犯罪份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職能。
經濟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主要有四大經濟職能:
①經濟調節職能;
②公共服務;
③市場監管;
④社會管理。
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國家提供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的職能。這類事務一般具有社會公共性,無法完全由市場解決,應當由政府從全社會的角度加以引導、調節和管理。
B. 做政府網上審批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分別是什麼公司做得最好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OA協同辦公系統是政務信息化創新的重要實踐。政府單位通過OA平台,進行公告發布、公文審批、會議通知、內部建言建策、考勤簽到、幹部培訓等等,此時就要求在政務流程中更加精準、及時,並且每個審批環節都記錄在案。以往傳統的政務辦公方式,存在著信息不暢通、信息管理混亂、不及時的問題,顯然政府單位需要更加高效的系統軟體來改變現狀。因此在政務領域,天翎的政務OA辦公系統,它能有效解決現有的弊端。首先它是基於微信,具有移動審批、微信推送提醒等特點;其次它提供數十個適合政府的辦公應用,可實現公告發布、政務文件網盤、會議精準通知、互動溝通、培訓學習、政務流程審批等。據官方對外數據顯示,像廣州地稅局、江西縣級政府等政府機構都在用,影響力可見一斑,以江西縣級OA合作為例,通過出差管理應用,打通出差、派車、費用報銷各個流程,每個領導的簽名審核記錄在案,辦事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有效地管理了資源。
C. 如何做好行政審批事項的"接,管,放"工作
為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擴展政務服務領域,延伸政務服務范圍,健全監督制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努力營造公開便捷、高效廉潔的發展環境,現就進一步做好行政審批事項「放、接、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清理、精減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按照要求,市政府確定凡是國務院、自治區已明確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我市一律取消;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取消,特別是對不符合法律規定,利用「紅頭文件」設定的管理項目一律取消;已經過時或者不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取消。凡是能轉變為行政服務事項的,一律轉為行政服務事項。凡是自治區下放我市的行政審批事項,如沒有明確由市級部門審批,我市不再保留,一律下放到旗縣市區級管理。對於市本級和各旗縣市區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將行政審批事項的名稱、設定依據、實施主體、審批程序、審批時限、收費標准等內容公開,優化審批流程,全部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對於下放旗縣市區的行政審批事項,要按照「兩集中、兩到位」的要求,全部進駐本級政務中心辦理。
對駐廳有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單位實行集中收取,由市財政局委託代理銀行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收費窗口,代收代繳。凡進入中心的收費項目,原部門不得在中心外另行收費。
二、做好行政審批事項下放與接收銜接工作
市直各單位要將本級該下放的行政審批權力切實放下去、放到位。對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事項性質、接收主體、下放內容、下放方式、交接時間等,制定本單位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實施方案,主動與接收單位就具體交接工作進行溝通協調。旗縣市及早確定接收單位,制定承接工作方案,落實專門機構,培訓業務人員,確保接收單位與主管部門交接工作「無縫對接」,防止出現審批脫節。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交接工作於2014年3月1日前完成。
三、加快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認真落實全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旗縣市區政務服務大廳必須於2014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國慶節前投入使用,蘇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必須於2015年底前建成;嘎查村便民服務代辦點必須於2016年底前建成,形成功能完善、覆蓋全面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各旗縣市區要按照「五有」標准(即有必要的服務場所、有具體的服務內容、有規范的服務制度、有穩定的工作隊伍、有必需的運行經費),加快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步伐,配齊編制,配強工作人員,增加經費預算,為政務服務中心開展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工作提供平台和保障。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要創新管理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營造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的良好環境。
四、加強對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管理監督
各旗縣市區及其有關部門要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各行政審批職能部門要按照市政府公布的事項目錄要求,及時向本級法制部門履行備案程序,進一步明確本部門的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及范圍,加強對審批事項運行的監管、分析,及時做好行政審批項目的清理整合工作,不得擅自增加行政審批項目,擴大審批范圍,並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行政審批流程和標准。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要無條件地進駐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審批業務。接收單位要建立審批事項公示和審批情況報告制度,對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要求公開的內容,利用門戶網站、公示欄、查詢機等方式進行公示,定期對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審批許可權執行情況、服務對象滿意度、市場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等,向當地政府及上級主管單位報告。市級主管單位要加強對下放行政審批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實行行政審批管理問責制,切實加強後續監管。定期對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管理和執行情況調研評估,及時研究和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五、推廣應用電子政務,逐步實現電子監察全覆蓋
按照政務服務工作「三個100%」(即實現審批單位、人員和項目100%進駐中心,駐廳服務窗口與主管單位100%聯網,政務服務電子監察100%覆蓋)目標要求,依託電子政務服務平台,加快網路建設,廣泛應用電子監察軟體系統,按照「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外網反饋、全程監督」的目標,依託電子政務服務平台,加快網路建設,開發應用電子監察軟體系統,逐步實現市政務服務中心與各部門、各專業服務大廳,市中心與旗縣市區中心之間網路互聯互通,信息共存,網上監督,「網上往來」。
六、加強對行政審批事項「接、放、管」工作監督檢查
市政府辦公廳、監察局、法制辦、市政務服務中心組成專項督查組,深入各地各部門進行督查,對執行「放、接、管」工作部署動作遲緩、工作不力;對審批脫節,延誤企業和群眾辦事,造成不良影響;對接收單位不按程序辦事、違規操作、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等問題,及時通報,責令整改。對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損害人民群眾和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利益的行為,要嚴肅查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定不移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D. 誰能幫我進入『深圳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電子監察系統』
你有帳號密碼不?
我沒有,所以進不了
http://203.175.145.137:6888/
E. 湖南省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怎麼進系統
你好,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一般是由一家公司開發的,因為兩者流程中肯定有交叉內和共享容,不然電子監察也就形同虛設. 從事電子政務開發和建設的軟體公司,一般都有能力承擔這項系統開發,不過系統開發只是一個方面
F. 縣電子政務服務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與政府oa系統的區別
一、什麼是「辦公自動化系統」?
廣泛意義上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又版簡稱OA,它是將現代化辦公方權式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辦公方式,支持這一方式的軟體系統稱之為OA辦公系統。
OA辦公系統主要包括:公文管理、通知、公告、工作日程、工作計劃襲總結、辦公資源共享管理等等。百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財務、人事以及字表編輯軟體等,因其解決的是財務、人事相關的辦公自動化方面的管理需求,因而也被劃入OA辦公系統的范疇。
二、什麼是「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目前有很多種說法。例如:電子政府度、網路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電子政務絕不問是簡單的「政府上網工程」,更不是為數不多的網頁型網站系統。
嚴格地說,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答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市面上相關知名的公司包含天翎、泛微、藍凌等。
G. 廣州市白雲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時間是什麼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四:上午:00-12:00 下午1:00-5:00。周五:上午9:00-12:00 下午1:00—3:00。周六:上午9:00-12:00。其餘時間休息。
廣州市白雲區政務服務中心是白雲區委區政府為了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為企業和市民提供便利而設立的集中辦公的政務服務平台,推行行政審批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廣州市白雲區政務服務中心由廣州市白雲區政務管理辦公室管理,中心大樓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
共有國土房管、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房地產測繪所、建設、規劃、工商、稅務、質監、發改、經貿、市政、公安、海關、公證處等共25個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入駐,建設銀行也在中心內設有營業網點。
(7)湖南網上政務與電子監察擴展閱讀:
為了加快智慧政務建設,白雲區政務服務中心還於2018年5月21日正式運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自此,開始實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集成政務服務模式。
將政務實體大廳過去以18個職能部門分設的60個業務窗口,整合壓減為31個受理窗口、4個咨詢窗口和4個綜合出證窗口,共涉及服務事項602個,切實提高了窗口服務資源利用率,實現「進一扇門、到一個窗、辦多家事」。
同時,該中心還將過去各部門窗口分不同時段受理,調整為周一至周五全天候受理,切切實實為辦事群眾和企業提供更優質、更便利、更高效的政務服務,實現受理與審批分離、前台與後台分離、審批與監管分離,使受理審批更加陽光透明。
此外,全流程網辦工作也在持續推進。據統計,白雲區可網辦事項767個,其中可全流程網上辦理許可事項(0或1次到場)486個,占所有許可事項的94.6%。
所有網上申辦事項(含許可、備案和公共服務事項)到場次數不超過1次的事項767個,佔比100%;43.7%的網上申辦事項(含許可、備案和公共服務事項)達到零到場要求,有335個。
H. 2016年政務公開內容包括哪些
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今年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公眾關切,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要求,細化政務公開工作任務,加大公開力度,加強政策解讀回應,不斷增強公開實效,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助力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設。
一、圍繞深化改革推進公開
(一)進一步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開。要在全面公開省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市縣兩級政府工作部門全面公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集中展示,及時動態更新,方便公眾獲取和監督。做好國務院部門取消、下放、保留行政審批、職業資格等事項的公開工作,重點公開保留的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以及清理規范後保留為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受理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國務院審改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二)推進市場監管公開透明。圍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公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抽查依據、主體、內容、方式等,及時公布抽查結果和查處情況,實行「陽光執法」。重點推進保障性住房、產品質量、旅遊市場、知識產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監管執法信息公開,公開監管執法的依據、內容、標准、程序和結果。(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落實)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將對企業作出的行政許可准予、變更、延續、撤銷,以及行政處罰、抽查檢查和企業嚴重違法失信等信息通過該系統進行歸集並公示。(工商總局牽頭落實)積極做好各級政府網站與「信用中國」網站的連接工作,推動信用信息互聯共享。(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落實)
(三)推進政務服務公開。制定出台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由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逐步實現服務事項在線咨詢、網上辦理、電子監察。(國務院辦公廳牽頭落實)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國務院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年內要制定完善具體辦法,組織編制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公開服務指南,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落實)推進面向轉移落戶人員的服務公開,及時公開戶口遷移政策,明確戶口遷移程序和具體要求;公開居住證申領條件及程序、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等信息。(公安部會同相關部門落實)
二、圍繞促進經濟發展推進公開
(一)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政策公開透明。以穩定市場預期為目標,加大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的政策公開力度,及時公布支持「雙創」、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深挖內需潛力、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擴大傳播范圍,提高知曉度。對公開的重大政策,要分專題進行梳理、匯總,通過在政府網站開設專欄、設立微博微信專題、出版政策及解讀匯編等方式集中發布,增強政策公開的系統性、針對性、可讀性。(各地區、各部門負責落實)
(二)推進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開。做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試點情況的公開工作,公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試點內容,明確政府發揮作用的職責邊界,落實市場主體自主權。試點過程中,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的調整事項、依據和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方便公眾查閱。負面清單調整時,要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牽頭落實)
(三)推進政府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圍繞鐵路、國家高速公路、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等工程,做好審批、核准、備案、實施等信息的公開,加大在線監測、項目稽察、執法檢查等執法信息的公開力度,以公開促進公共產品供給質量提升。做好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信息公開的試點工作,加快研究起草相關指導意見,明確公開的范圍、程序、標准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落實)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信息公開,公開政府和社會資本參與方式、項目合同和回報機制、項目實施情況等內容,激發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四)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研究起草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的意見。推動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透明運行,依法公開交易公告、資格審查信息、成交信息、履約信息以及有關變更信息等,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全流程公開和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國家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推動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在全國范圍內互聯互通。(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落實)
(五)推進減稅降費信息公開。加大對支持小微企業、促進就業創業、兼並重組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和減免政策公開力度,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主動推送功能,提高政策知曉度和傳播率。(財政部、稅務總局牽頭落實)實行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明確項目名稱、設立依據、標准等,公開對清單之外亂收費、亂攤派等行為的查處結果。具體執收單位要在收費場所公示收費文件依據、主體、項目、范圍、標准、對象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六)推進國有企業運營監管信息公開。依法依規公開國有資本整體運營情況、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及經營業績考核有關情況、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和監督檢查情況等。推動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產權交易、增資擴股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和結果公示。及時公開中央企業改革重組、公司治理及管理架構、財務狀況、重要人事變動、企業負責人薪酬等信息。研究制定國有企業信息公開有關制度,啟動公開試點工作。(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三、圍繞民生改善推進公開
(一)推進扶貧工作信息公開。圍繞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政策、扶貧成效、貧困退出、扶貧資金、項目安排等信息公開力度。各地區要公開年度減貧責任書、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行動和專項工程信息及落實情況。貧困地區要建立扶貧公告公示制度,確保扶貧對象看得到、看得懂、能監督。指導督促相關社會組織全面及時公開扶貧捐贈信息,提高社會扶貧公信力和美譽度。(國務院扶貧辦牽頭落實)
(二)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細化公開內容,進一步增強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公開信息的到達率。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方面,重點公開城鄉低保對象人數、特困人員人數、低保標准、補助水平、資金支出等情況;醫療救助方面,重點公開救助對象的人次數、資金支出等情況;臨時救助方面,重點公開救助對象的戶次數、救助水平、資金支出等情況。做好減災救災信息公開,定期發布全國核定災情、救災工作進展、救災資金物資調撥使用等情況。(民政部牽頭落實)
(三)推進就業創業信息公開。加大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措施的公開力度,推動公開相關補貼申領條件、申領程序等信息,並做好集中展示。加強面向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專項活動的公開工作。及時公開就業供求信息,進一步做好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招錄信息和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的發布工作,擴大就業信息服務的受眾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落實)
(四)推進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做好棚戶區改造政策及相關任務完成情況信息公開工作,主動發布和准確解讀政策措施,積極引導棚戶區居民參與改造,為棚改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強化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對象認定過程、補助資金分配、改造結果公開,提高工作的精準化水平。深入推進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公開,定期公開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落實)
(五)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加大全國重點區域及主要城市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空氣質量預報、城市空氣質量指數范圍、空氣質量級別及首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建議措施等內容。推動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自2016年起地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每季度應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推進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督導檢查建設單位公開環評信息。(環境保護部牽頭,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落實)
(六)推進教育、衛生和食品葯品安全信息公開。做好國家教育督導報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反饋意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進展和實施成效等公開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劃片工作程序、內容、結果,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入學流程、證件要求和辦理方式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地方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教育部牽頭落實)推動醫療機構院務公開,健全公開目錄。做好涉及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標准以及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公開工作,繼續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和解讀。加強法定傳染病疫情及防控信息的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落實)做好食品葯品監管信息、抽檢抽驗信息的公開工作,及時發布處罰信息、消費警示信息和產生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件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牽頭落實)
四、圍繞助力政府建設推進公開
(一)積極推進決策公開。探索建立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市縣兩級政府要積極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對社會關注度高的決策事項,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在決策前應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並及時反饋意見採納情況。推行醫療衛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決策事項民意調查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負責落實)
(二)推進政策執行和落實情況公開。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發展規劃提出的重要事項,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改革任務、民生舉措,細化公開執行措施、實施步驟、責任分工、監督方式等,實事求是公布進展和完成情況。進一步加大對督查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獎懲情況的公開力度。(各地區、各部門負責落實)深化審計結果公告及整改情況的公開,以公開推動審計查處問題的整改,促進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落實。(審計署牽頭落實)
(三)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在做好各級政府預決算公開工作的同時,重點推進省、市、縣三級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和單位預決算公開,公開內容應包括本單位職責、機構設置、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機關運行經費等情況。除涉密信息外,部門預決算支出應當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細化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縣、鄉級部門和單位要重點公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涉農補貼等民生支出情況,包括項目名稱、預算規模、補助標准、發放程序、資金分配結果等。(財政部牽頭落實)
五、圍繞擴大政務參與加強解讀回應
(一)主動做好政策解讀。出台重要政策,牽頭起草部門應將文件和解讀方案一並報批,相關解讀材料應於文件公開後3個工作日內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布。對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的法規政策和重大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應通過參加新聞發布會、接受訪談、發表文章等方式帶頭宣講政策,解疑釋惑,傳遞權威信息。省級政府、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系密切的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人,年內解讀重要政策措施不少於1次。加強專家庫建設,為專家學者了解政策信息提供便利,更好地發揮專家解讀政策的作用。要針對不同社會群體,採取不同傳播策略,注重運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特別要重視發揮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定向定調」作用,及時全面准確解讀政策,增進社會認同。
(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各地區各部門要組織做好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政務輿情監測工作,擴大輿情收集范圍,及時了解各方關切,有針對性地做好回應工作。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要政務輿情、媒體關切等熱點問題,要認真研判處置,及時藉助媒體、網站等渠道發布准確權威信息,講清事實真相、有關政策措施、處置結果等。遇有重大突發事件時,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信息發布的第一責任人,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快速反應、及時發聲。針對涉及突發事件的各種虛假不實信息,要迅速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三)更好發揮媒體作用。各地區各部門要善於運用媒體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引領輿論、推動工作。對重要會議活動、重大決策部署、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重要動態等方面信息,要統籌運用媒體做好發布工作。重要信息、重大政策發布後,要注重運用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時段及時報道解讀。出台重大決策部署,要通過主動向媒體提供素材,召開媒體通氣會,推薦掌握相關政策、熟悉相關領域業務的專家學者接受訪談等方式,做好發布解讀工作。暢通媒體采訪渠道,創造條件安排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負責人列席有關重要決策會議。注重加強政策解讀的國際傳播,擴大政策信息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六、圍繞增強公開實效加強能力建設
(一)提高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標准化水平。選擇部分地方、部門開展政務公開負面清單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修訂工作。推進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建設,進一步明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公開的主體、內容、時限、方式等,提升主動公開的規范化水平。積極做好部門規章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結果公開工作。加強對規范性文件公開的審查,定期對不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評審,確保應公開盡公開。嚴格執行保密審查制度,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
(二)提高政務公開工作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制定出台全國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充分發揮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台作用,增強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功能。加強政府網站資料庫建設,著力完善搜索查詢功能,提升公開信息的集中度,方便公眾獲取。強化與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的聯動,增強信息傳播效果。辦好政府公報,著力提升規章、規范性文件的發布質量和時效,並做好網上發布工作,發揮好標准文本的指導和服務作用。加強政府熱線電話管理,鼓勵開展政府開放日、網路問政等主題活動,增進與公眾的互動交流。
(三)提高政務公開隊伍專業化理論化水平。各地區各部門要圍繞3年內對全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的要求,制定業務培訓計劃,精心安排培訓科目和內容,分級分層組織實施。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研究,准確把握政策精神,增強專業素養,強化公開理念,提高指導、推動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負責同志年內至少聽取一次政務公開工作匯報,研究部署推進工作;要確定一位負責同志分管政務公開工作,列入工作分工,並對外公布。政務公開工作尚未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的,年內應予納入,所佔分值權重不應低於4%。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工作措施,並在本要點公布後30個工作日內在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公開。有牽頭任務的部門還要加強對本系統的工作指導。國務院辦公廳將對各地區、各部門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並公布評估結果。
I. 如何推進陽光政務建設
一、推動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和重點領域信息公開。2017年上半年省直部門要全面完成本部門本系統主動公開基本目錄的編制工作,進一步明確各領域政務公開的主體、內容、時限、方式等,並對公開內容進行動態擴展、及時更新和定期審查。將公開要求落實到公文辦理程序,各地、各部門擬制公文時要明確公開屬性,擬不公開的須說明理由;將公開要求落實到會議辦理程序,是否邀請有關方面人員列席會議、是否公開以及公開方式的意見隨會議方案一同報批。2017年底前,建立健全利益相關方、公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的制度。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保密事項外,應在決策前向社會公布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意見。選取若乾地區、部門作為試點單位,圍繞群眾關切的重點政務服務事項,開展政務公開標准化規范化工作,用1年左右時間,總結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政務公開標准規范。
二、創新政府系統決策運行監督機制。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借鑒省交通運輸廳四級決策監督運行機制,創新構建業務決策運行監督機制。加強決策過程監督,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實行重大行政決策預公開。梳理重要職權事項,採用內部交叉審核、專家組跟進、「雙隨機」監督抽查、公眾監督等多種方式,加大對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大審批許可、重要行政執法事項和大額資金使用等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內部監督問責機制,明確各層級監督責任,暢通線上線下監督渠道,對各類違法、不當行政行為及時糾正並嚴格追究問責。將陽光政務監督與優化政府工作運行有機融合,嚴格管權,正確用權,不斷加強行政工作與廉政建設的系統性和協同性,使政務公開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加強政策解讀和回應。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努力實現效果與動機相統一。以部門和政府名義印發的政策文件,由牽頭起草部門負責將文件和解讀材料一並依程序發布。各級政府、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系密切的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宣講政策,每年不少於1次。做好政務輿情的回應工作,涉事責任部門是第一責任主體。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會商、研判、回應和評估機制,對有關重大政務輿情要及時收集、報告,一旦出現情況,第一時間回應。完善民意匯集機制,通過徵求意見、網民留言、聽證座談、咨詢協商、列席會議等多種方式擴大公眾參與,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同和支持。充分運用新聞發布會、集中采訪、新聞通稿等傳統方式,積極發揮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的網路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提升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抓好公開平台建設。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和網上辦事大廳、政務雲平台建設,實施政府數據資源清單管理,建設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推進可開放政府數據的社會化、市場化、便民化應用。進一步明確政府網站的功能定位和標准要求,充分發揮政務公開第一平台作用,提升網站的集群效應,加強政府網站與網上辦事大廳的融合對接,形成一體化政務服務網路。推動網上統一申辦受理平台與電子監察系統對接,加強網上辦事全程記錄管理,建立政府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實現對網上辦理、辦結情況和服務滿意度的即時性評價及綜合效能監督。整合內、外網資源,全面公開政務信息,鼓勵開通手機APP、簡訊平台和微信公眾號等,實時精準推送政務信息。發揮好政府公報的標准文本作用,推進歷史公報數字化。
J. 國內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中國電子政務,從上世紀80年末開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各級政府普遍實現了政府上網,政府辦事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明確建設原則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體系和法律法規、統一標准、解決行政體制障礙、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文試著從國內外的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現狀和特點角度,對未來電子政務的發展趨勢和建設重點作一個初步的判斷。
電子政務發展與應用的現狀和特點
一、中國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的現狀和特點
(一)取得的成績
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起步,經歷了從單機到聯網、從分散到集成、從辦公自動化到政務信息化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在有的市、或政府部門基本建成了覆蓋市--區--鄉鎮、社區的計算機三級寬頻網路平台,並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實現了互聯互通;建立了數據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兩大基礎網路,構建了信息安全、系統管理和業務應用三大支撐體系,建立了業務管理、辦公管理、政務協作、公眾服務四類應用平台。
具體表現為出現了電子政務促進公共服務創新的三種模式:一是以核心業務流信息化為主線創新公共服務。許多「金字工程」是以政府的核心業務流為主線進行開發的。金稅工程首先做出的最大的貢獻是增值稅的交叉稽核。金盾工程瞄準的是公安部的一些核心業務,如戶籍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等。金關工程是解決日益繁忙的海關報關問題,在提高監管水平的同時,提高通關的效率,等等。其他如金財、金審等無不如此。二是以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為主線創新公共服務。許多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工程是以政府的門戶網站建設開始的。三是門戶網站+核心業務創新公共服務。在建設政府管理信息系統的同時,以政府門戶網站作為政府與公眾的介面。在線辦事進步很快,「首都之窗」、「中國上海」、「中國廣東」等表現突出,在線辦事超過1000項的已有20多個。在通過網路聽取社情民意方面,商務部處理群眾留言、部長信箱等多達5萬多項,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件件有迴音」。類似這樣的系統,成功率比較高。
總的來說,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已經開始從起步階段邁入整合階段。整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行業垂直系統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橫向整合;三是垂直系統與屬地部門系統的整合。從而實現各層級政府之間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無縫、條塊之間有機結合。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和運行體制、預算體制不完善,組織機構缺乏落實,職能配置及其運行方式不明確。二是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開發利用的水平低。由於受我國條塊分割體制的影響,已建設的應用更多的只是處在傳遞政府信息和辦公室自動化等低層次、簡單應用上。部門自成體系現象嚴重,跨部門應用系統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隔離成一個個獨立的「孤島」。大多數跨部門的重點業務系統被牽頭部門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沒有達成共識,自建、自用和自成體系的電子政務建設模式明顯,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人為地割裂成了一個個「孤島」。三是建設和應用發展不平衡,應用系統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效率低。四是法律法規和標准化工作嚴重滯後,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呈現的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特徵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1)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部署已經完成
(2)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越來越明確
(3)電子政務建設的整體思路越來越清晰
(4)對電子政務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成效也越來越突出。
二、西方國家電子政務發展與應用的特點
電子政務作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5個應用領域中的首要應用。西方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雖然每個國家面臨的具體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有所不同,每個國家在建設電子政務方面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具體策略有所不同,但各個國家在建設和發展電子政務過程中卻表現出了許多共同特徵,都有基本相同的戰略目標:蘊含了共同的基本理念;注重營造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環境;注重電子政務建設與行政改革的有機結合;注重全面負責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機構的建立;以改善政府的社會服務作為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遵循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建設規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西方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呈現出以下特點:
(1)更加強調「以公眾為中心」的理念。信息技術帶來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縮短了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未來的政府更加強調是公眾的政府,各國政府將利用信息技術增強民眾對政府政務的參與程度,及時獲悉公眾所需,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把未來的政府建設成以公眾為中心的電子政務。
(2)促進政府服務全面上網,提高服務質量。電子政務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給公眾和社會提供政府服務。西方發達國家積極應用互聯網為公眾提供在線服務,運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動櫃員機等自動化服務設施,為公眾提供獲取政府服務的多元化渠道。
(3)實現「單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公眾對未來政府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不僅僅是要求服務質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獲得服務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斷改善。公眾期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為滿足公眾需求,西方發達國家不斷自我創新和調整,整合傳統公共服務,建立「單一窗口」,給公眾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務,打造無處不在的政府,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整合資源、實現業務協同和建立隨需應變的政府(On Demand Government)。
(4)消除「數字鴻溝」,促進社會信息平等。在未來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各國政府將會積極致力於消除「數字鴻溝」問題,努力縮小「信息富人」和「信息窮人」之間的差距,使每一個人都具有獲得政府電子服務的權利,尤其是那些非常關鍵的服務,避免新的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新障礙。因此,各國在電子政務的開展過程中將注重普及城鄉寬頻網路建設與信息教育,使信息應用普及社會每個階層和每個地理區域,照顧信息弱勢群體,縮小信息差距。
(5)增強公眾參與意識,發展電子民主。電子政務應用不僅僅是為公民提供在線服務,也應當是通過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而促進公民更多地參與政府決策以及民主化過程。因此,發展電子民主是目前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中最具特色的內容和焦點。所謂電子民主就是指導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民主過程中價值理念、政治觀點或其他個人意見等的交流和反映。電子民主的內容涉及范圍很廣,包括在線選舉、民意調查、選舉人與被選舉人的電子交流、在線政務公開、在線立法、公眾參與等。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為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也對傳統政府理念和制度產生巨大的沖擊。電子民主的發展不僅僅能使民眾有效監督政府決策,促進政府勤政廉政,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而且也能反映電子政務的公眾需求導向。當然,要把這種「民主」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之內。
未來電子政務發展與應用的發展趨勢和建設重點
一、未來發展趨勢
1.電子政務建設日益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一個國家信息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這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未來發展潛力。信息社會發展到現階段,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信息化對於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影響也愈加明顯。一方面,信息化和信息社會建設本身是各國政府競爭的焦點;另一方面,藉助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整體競爭優勢也是各國政府考慮的問題。而隨著互聯網日益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發展電子政務已成為世界新一輪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內容。發展電子政務實質上是改造傳統工業社會形態下的政府組織模式與工作方式,使之能夠適應虛擬的、全球的、以知識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同時也適應社會的根本轉變。因此,電子政務要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促進政務的公開透明和民主政治發展、建設績效政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從而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和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
2.應用電子政務全面推動政府創新。隨著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不斷深化,電子政務對政府創新的作用和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事實上,電子政務與政府創新已經構成互為促進的關系。目前電子政務發展的推動力已經主要不是靠技術,而是政府創新。一方面,政府創新需要電子政務作支撐;另一方面,電子政務的發展也需要通過政府的不斷創新來推動。電子政務推動政府創新,也為政府創新提供了動力來源。促進政府創新日益成為各國電子政務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政府創新主要表現在:由紙質文件向電子化文件過渡;由基於部門的制度向基於服務流程的制度過渡;由各部門分散管理向一體化、網路化管理過渡。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可以提高政府在人力資源、業務流程、業務一致性、物理設施、信息技術、知識和信息管理、政府可靠性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從而實現政府創新。政府通過創新,可以更快地實現職能轉變,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傳統的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使各級政府的各項工作更加嚴密,服務更加便捷,從而把政府建設成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3.電子政務進一步加快促進民主建設。隨著電子政務建設的深入,公眾對政府的期望值不僅僅停留在政府辦理程序和服務信息了解,還期望能夠藉助現代通信技術更多地與政府進行交互,在獲得服務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意見及觀點。因此,隨著電子政務建設的推進,逐漸將民主建設納入到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之中,將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普遍趨勢。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開始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增加民意調查,利用在線方式讓民眾更多地參政議政,如開設在線論壇、開通專門的民意征詢網站、針對具體規劃發出征詢稿等方式,民眾可以參與討論的話題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地方政府的效率、具體政策的出台、領導力等方方面面。
4.更加重視信息、業務、服務等各種資源的整合。強化信息、業務、服務的整合,是實現業務協同、建立隨需應變的政府、提供網路化電子服務的前提。一是進行服務項目、行政業務的整合;二是服務渠道的整合,包括對單一渠道本身的整合,以及多種渠道之間實現交互連接與整合。通過整合,使電子政務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將部門、業務、信息和服務集成整合起來,然後通過多種渠道無縫地提供給用戶;三是公共部門服務和私人部門服務的整合,實現公共管理體制和公共服務提供模式創新。
5.更加強化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建設是電子政務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政務關繫到國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運轉,同時也關繫到接受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公眾和企業的切身利益,積極採用安全技術、認真研究防範措施、預防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等安全問題,既要保障國家和政府安全,又要有效保護公眾和企業的隱私與相關信息,這是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建設的關鍵。
隨著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前台和政府後台建設發展到一定高度,服務前台交互功能進一步提升,服務後台也逐步實現了各個部門的業務整合,電子政務的交互性、復雜性進一步增強。因此,信息安全問題就突出地表現為如何加強對公眾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和如何加強對實現互聯互通的政府部門業務進行安全保護。
二、未來建設重點
信息化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經濟成長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的重點是:
1.進一步增強電子政務促進行政體制改革方面的作用。「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啟動並推進行政區劃改革,建立兩級地方政府體制,組織結構扁平化;行政體制改革將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向大部制管理推進,政府管理機構更加精簡、高效。電子政務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動力機制,將與行政體制改革緊密結合,把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與行政改革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電子政務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管理創新、降低行政成本、打造服務和高效政府、促進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並取得明顯成效。
2.進一步加快電子政務一體化、網路化建設將。按照「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的業務應用」,推動地方電子政務建設。電子政務范圍不局限狹義的政府業務范圍,涵蓋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和檢察院的業務,基礎設施要一體化,服務於所有領導機構的各級部門需要,支撐其業務的開展。按照未來政府管理的基本架構和發展趨勢,注重發展大領域信息化,如大農業、大交通等。在一個政府內部,不同部門核心辦公系統也要一體化。從而,將電子政務的各個組成部分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規劃,整體推進。重視政務的整合和集成與應用系統的整合集成,制約電子政務建設與發展的各業務系統之間不能協同共享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的瓶頸將被打破,加快建設與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內外網路平台,消除「信息孤島」,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規避因重復建設、各自為政可能帶來的巨大浪費和潛在風險。
3.拓展電子政務應用的業務范圍,普遍展開電子政務的大規模應用。著眼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進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眾,在改善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強化綜合監管、完善宏觀調控等領域,加快推進相應業務系統建設,不斷深化應用,增強對各種突發性事件的監控、決策和應急處置能力、市場的監管能力和宏觀調控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國家還將在農業科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遠程教育、公共衛生、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務和政府在線辦事等應用領域加大推動力度,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4.進一步強化電子政務為公眾服務的電子政務價值。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型政府,是我國電子政務的終極價值取向,也是電子政務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國家正在推動以公民和企業為對象、以互聯網為基礎、中央與地方相配合、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改善公共服務提供支撐。地方電子政務要確立「一個中心,兩個服務對象」,即「以服務為中心,以社會公眾和企業為對象」,重視推動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延伸到街道、社區和鄉村。優先發展關系公眾切身利益的,適合電子手段實現的服務項目。政府網站將突破以政府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從方便服務對象使用的角度設計網站,從服務對象需求出發組織網站內容,突出信息公開、在線交互和網上辦事,依託政府門戶網站,構建網上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通過統一的窗口服務,實現由物理式的「集中辦公」向網路化的協同辦公和電子化辦公轉變。政務外網是為公眾和企業辦事的平台,還將圍繞政府公益性服務、在線培訓、在線辦事、公民參政議政等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計算機、電話、手機、數字電視以及「便民卡」等多種手段為公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電子政務面向公眾,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增強服務的便捷性,提高服務質量。
5.進一步加強信息資源交互共享,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強調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劃和相關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按照提高政府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的要求,加快全局性、基礎性資料庫和各重點業務系統資料庫的建設與完善,以數據為中心,進一步清理相關部門間協同的業務流程和信息流程。探索條塊結合、條塊並重的信息交換與共享機制,理順行業政務信息資源縱向流動與屬地其他同級部門間橫向交換間的關系。解決各業務系統條塊分割,地方政府難以有效利用行業數據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問題。通過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實現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支持部門間業務的開展,提高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水平與效益。
6.不斷完善電子政務的法律法規體系、配套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完善網路和信息安全體系,並發揮其保障作用,建成統一的安全監控和保障體系框架;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體系初步建立並作為推動和監督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手段;電子政務培訓工作不斷強化,公務員和領導人員的思想認識以及應用技能不斷提高;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軟硬體國產化比例大大提高,信息產業得以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