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社會服務能力

社會服務能力

發布時間: 2020-12-24 06:58:33

㈠ 如何提升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就是把原來由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通過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給社會力量來提供,並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隨著多年改革開放的持續努力,我國社會組織獲得了歷史上少有的發展契機,進入了新的加速發展階段,也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責任。
目前,我國社會組織承擔公共服務的能力還有欠缺。2013年,國采中心承擔的中央機關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采購項目,通過向供應商徵集意見和專家論證發現,北京市場能夠承擔日100人次服務規模的養老服務機構只有1家,最終只能向財政部門申請單一來源方式采購。南京市浦口區有各類社會組織1800多家,但能夠承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的不到10%。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進社會組織發展」的要求,助推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助力社會組織能力建設。
第一,培育公共服務的能力
目前,社會組織發展改革的頂層設計已全面展開。針對社會組織登記難的問題,應加快推廣取消業務主管單位前置審批,實現直接登記備案是必然趨勢。加快這一改革,為社會組織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提升社會組織的服務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類社會組織服務能力的快速提升,促進企業、個人和社會捐贈公益事業免稅政策的落實;拓寬行業協會的發展門類,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快推進去壟斷、去行政化的改革,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優勢產業、高端產業、新興產業的行業協會,為經濟社會提供創新升級的服務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區組織的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另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加快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發展,尤其是在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逐步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型服務業,實現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新特徵,逐步建立起層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誠信規范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體系。
第二,促進創新治理的能力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有利於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在促進共治機制建設中,社會組織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將社會領域中一些零散的社會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以組織的方式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既是用活用好社會資源的有效路徑,也是實現社會治理創新的具體體現,更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用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乘法」的具體體現,把政府職能充分轉到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上來的重要舉措。社會組織在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社會組織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徵,在社會治理中相對於政府,在基層社會治理層面更容易獲得公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具有細致入微,符合傳統文化與基層群眾利益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困難群體、邊緣群體、弱勢群體幫扶及影響,有利於充分調動各類資源,促進基層公眾的積極參與。建立健全多元主體、多種渠道的資源動員體系,妥善解決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因此,社會組織要不斷地提升創新治理的能力,創造優質的「公共價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與社會公信力。
第三,推進合作協調的能力
現代國家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協調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務供求上的合作協調能力,在政策制定及執行上的合作協調能力以及在相關政治話題上的協調互動的協調能力。具體來講,在公共服務供求上的合作協調能力,主要是指通過各種形式外包項目,在兩者之間形成圍繞公共服務供給所構建的合作夥伴關系及相應的協調互動能力;在政策制定及執行上的合作協調能力,主要是指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政策,推進基層民主建設,並利用自身廣泛的民意基礎和專業特點,發揮政策倡導的功能,成為政府與公眾間信息溝通的橋梁紐帶,對於推進公共政策民主化、專業化、科學化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相關政治話題上的協商互動的協調能力,主要是指加強推進各類社會組織負責人進入各級人大、政協及各級黨代會,進行廣納建言、參政議政等,還通過加入國際性合作組織及聯合國的相關咨詢機構,在國際政治體系中與政府進行協調配合,發揮好合作協調能力。
第四,增強社會責任擔當的能力
實踐表明,要充分發揮社會自我管理功能,必須把政府購買服務與發展社會組織結合起來,提高社會組織責任擔當能力。一方面,要堅持培育扶持與監督管理並重的方針,不斷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運作機制,重點扶持一批具有示範導向性的社會組織,把公共服務交給具有擔當能力的社會組織,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另一方面,建立社會組織誠信檔案,加強孵化培訓,指導社會組織健全各項制度,提升專業化水平,充分運用社會組織植根於基層群眾需求的特點,在集中民智、了解民意、表達民情和化解民怨中,培養勇於擔當消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責任。(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㈡ 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雖然青年教師朝氣蓬勃、年輕有活力,但由於剛涉教師崗位,教學經驗明顯不足,教學能力明顯欠缺,只要稍加留心,不難發現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力上存在的問題。
針對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從學校管理者角度來說,首先要創設情景,引發和培養教師愉悅情感。
即要創一流的校容校貌,建立良好的學風校風,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家庭狀況、年齡特徵、心理傾向,氣質、性格特徵、健康狀況、性格差異、興趣愛好、事業成敗、人際關系、工作能力,理想信念等,全方位考慮,全面安排工作。
在工作中,隨時發現每一位教師的閃光點運用物質的的精神的方式給予鼓勵。
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使每一位教師始終處於一個最佳狀態——學校的主人。
能受到組織的關心、培養、任用,從而產生強烈的事業責任感——這是引發培養良好心境的首要條件。
從教育者自身的角度來說,還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的掌握自己的心境,作心境的主人。
注意課前愉悅情感的引發和培養,人的情境由外界條件引發,消極的刺激使人情感低落,煩悶,積極的刺激使人感到精神愉快。
教師在課前培養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心境,可以進行積極刺激。
想一想組織對自己的關心,學生特別喜歡聽自己的課,做一做自己喜歡的事。
總之,在課前幾分鍾,甚至在更長的時間內,選擇能使自己愉悅的事情來做,來回憶進行有效的刺激,都會使感到快樂。
形成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的心境,以利於課堂講授。
每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都是不斷地總結經驗和不停地自反思的過程,都離不開對自和他人的教學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和成敗反思,如何能更好的提高一堂課的工作效率,認為針對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具體環節,循序漸進地做到以下幾點:
1、認為做好課前的准備工作在課堂教學進行之前,教師首先做好課前的准備工作,首要工作就是對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學因素進行詳細周密的計劃和安排,這種教學設計先於課堂教學而存在,其設計是否合理與質量高低對課堂教學的效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把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此基礎上,青年教師還要做好以下幾步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寫好教案,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在深刻把握總體教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制定出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及各章節的教學目標。
另外這裡面還要注意對教學對象的定位,是給什麼樣的人講課,不同的授課對象要求不同的層次和深度,同時要合理地使用教材,寫教案時要備有多種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個概念和方式要從多種教科書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種講法使學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
其次,在寫教案的同時,每堂課之前還要做好上課的准備,比如對第二天要講的內容,要預先對內容進行安排,列出提綱,對於青年教師來說,因為教學經驗不夠導致對教學的控制力不低。
因此最好能夠在每次課前自己試講一下。
再次,要重視輔導和答題工作,在上一門課前有條件最好能讓老教師先擔任一兩次輔導工作,這樣可以把本門課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同時可以吸收老教師的教學經驗。
2、課堂上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真正的課堂教學能否按計劃實現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除與教學設計本身的精確程度有關,重點還要看課堂教學的操作或傳授能力和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能力。
其中,課堂教學的操作能力指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對教學設計的執行與臨場發揮水平,包括語言能力、板書能力、教具使用能力、思維分析能力、注意力的分配與協調能力、教學的組織及應變能力等。
教師的課堂教育管理能力則是著重指教師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方面的因素的管理能力。

㈢ 工業4.0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在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下,世界製造業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了為製造版業提質增速的戰權略,因此,深入把握工業4.0進程中引發的就業變化,思考和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應對產業新要求,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還應該提供技能補償教育,重視被替代人口的轉崗再就業培訓。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教育和培訓是這些工人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方案,實施職前職後銜接系統培養,真正形成尊重職業技術人員,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

全球范圍內工業4.0的推進,對承擔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賦予了轉型發展的歷史使命。

㈣ 如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首先,我國職業教育的起點時間比較晚。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起點相對於國專外發展的很屬晚,如德國的職業技術發展的很好,工業社會需要大量的職業人才。
其次,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工業的發展,社會對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精尖的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大大增加。
第三,實踐教育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理論知識的實用性越來越不被看好,隨之而來的是北大的學生退學去讀技術院校,也就是說動手能力,真才實學越來越被社會看好。

㈤ 如何增強高等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能力

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示範院校要積極為社會提供技術開發與服務,大力開展職業內技能培訓容,努力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以及轉移農村勞動力提供服務;積極開展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對口支援與交流,主動為區域內職業院校培訓師資,促進地區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

㈥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基本意義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和諧社會是誠信社會。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服務型政府是誠信政府。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政府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曾經發生的陝西鎮坪縣發現華南虎消息發布失實的「周老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誠信失信問題的個案。基層公務員在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應當首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公正辦事,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缺失、造假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現象及時加以規范引導或依法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誠信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如果基層公務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社會誠信原則就可能遭到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保障,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和諧可言。

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各種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搶險、醫療救助、救援安置、善後處理等服務能力。

近年來,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重大責任事故較多。從非典肆虐、蘇丹紅泛濫、哈葯質量問題,到火災事故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質量問題,社會突發事件從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到生產安全領域再到食品安全領域不時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公務員必須要不斷提高應對社會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公共服務能力。盡管非典讓我們知道怎樣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明白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讓我們懂得怎樣抓好安全生產,但僅有這些現成經驗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服務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驚,方寸不亂,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再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靈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公共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後,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發展又為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事物,基層公務員必須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斷創新,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斷探索,改變原來由政府單一承擔公共服務的模式為調動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努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使公共服務由簡單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級的社會福利型過渡,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宏偉目標。

㈦ 國有博物館將如何提升社會服務的能力

據報道,日前,吉林省博物院與天禹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春簽訂合作協議,專計劃在文創產屬品開發與銷售、文化交流展覽、社會教育活動組織等方面開展合作,全方位開發吉林省博物館文化資源。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要從傳統的以收藏、保管、研究為中心轉向以知識文化傳播和公共服務為導向,增強為觀眾和社會服務的意識,提高為觀眾和社會服務的能力。

㈧ 怎樣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增強服務意識 加強自身建設------學習「三服務一加強」

「三服務一加強」:即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加強自身建設。這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對科協、學會工作的新要求,也是科協、學會工作與時俱進的新發展。「三服務一加強」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們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方向

在「三服務一加強」中,四項工作之間的關系不是並列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四項工作的方向。

1.科學技術的根本任務

從哲學的層次看,科學技術的根本任務有兩個,一是認識客觀世界,二是改造客觀世界。認識客觀世界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實在改造客觀世界上,落實到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上。

2.改造客觀世界的原則

沉痛的歷史經驗教訓和嚴酷的現實告訴人們,改造客觀世界不能隨心所欲地蠻干,必須遵循客觀世界自身發展變化的規律和持續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及其子孫後代的兩大原則。

遵循客觀世界自身發展變化規律,就是既要改造自然,又必須順從自然、適應自然,這就必須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改造,還要最大限度地節約社會資源。其實,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持續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及其子孫後代,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既要持續發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使人們生活在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生活環境里。

3.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就是為了發展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是發展社會經濟。顯然,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方向就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4.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方向

科技工作者就是為發展科學技術工作的,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就是為發展科學技術服務,也就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由此看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科協和學會工作的方向是不爭的事實。

二、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是基礎

1.民眾的科技素質是提高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基礎和根本保證

發展科學技術,一是靠科技工作者,二是靠廣大的民眾。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提高,雖然第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工作者。但是,民眾是經濟發展的最強大、最基本的生力軍,只靠科技工作者還不夠,還必須依靠廣大民眾,特別是依靠高科技素質的民眾。民眾的科技素質是提高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基礎和保證,這是不爭的事實。

2.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國內城鄉之間公民科學素質的差距也十分明顯,絕大部分勞動適齡人口科學素質不高;大多數公民對基本科學知識了解很少,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差距更大,一些不科學甚至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泛濫流行。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之一。

3.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是發展社會經濟的基礎性社會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人均接受正規教育年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科學素質結構存在明顯缺陷;社會教育、成人教育的發展尚不全面、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終身教育的機會。科普長效運行機制尚未形成;科普設施、隊伍、經費等資源不足;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力度不夠、質量不高。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未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學素質的主動性尚未充分調動。要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必須盡快提高公民科學素質,這是發展社會經濟的基礎性社會工程。

我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制定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認真實施這個綱要,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開辟了道路。各級科協、學會一定要把提高民眾的科技素質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

三、為科技工作者服務是宗旨

1.科技工作者是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提高全民科技素質的主力軍

科學技術的發展,一靠科技工作者,二靠廣大民眾。科技工作者是領跑者。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其根本宗旨就是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人為本。科協和協會是黨和政府領導的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在科協和學會中,以人為本就是要以科技工作者為本。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因此,社會經濟發展必須立足於科技進步,必須一心一意地依靠科技工作者。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一定要依靠政府的引導,但是,其具體工作,還是要依靠廣大的科技工作者去做,依靠他們的教、培、傳、幫、帶。科技工作者理所當然地就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提高全民科技素質的主力軍。

2.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就是為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經濟、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

科技工作者的本質屬性就是做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科學技術工作的管理等。但是,歸根結底,科技工作者的本質使命還是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經濟。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最終落腳點還是為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經濟、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

3.服務科技工作者是基點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核心力量,科技工作者處在發展科學技術和發展社會經濟的中心位置。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做好了,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發揮出來了,疑難問題的解決也就不遠了。

從市場營銷的觀念看,學會是科協的顧客,會員是學會的顧客,沒有學會科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沒有會員學會也就不存在了。這其中的關鍵要素是會員,他們都是參加了學會的科技工作者。科協和學會要把為科技工作者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作為根本任務。

4.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內容

科協和學會要全心全意為科技工作者服好務。要著重做到以下幾項:

(1)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千方百計解決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2)捍衛科學尊嚴,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規范學術行為;

(3)堅持民主辦會的原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保障會員的民主權利;

(4)為科技工作者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和自身業務技能的提高提供便利條件;

(5)為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提供支持和幫助。

(6)鼓勵科技工作者幹事業,支持科技工作者干成事業,幫助科技工作者干好事業;為科技工作者自主創新、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提供支持和幫助;為科技工作者發表學術論著,成果鑒定,技術職稱評定創造條件,提供幫助;

(7)為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政策、法規制定和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爭取機會,提供幫助;

(8)表彰獎勵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向各級黨和政府舉薦科技人才,促進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

四、加強自身建設是保證

1.科技工作者需要科協和學會的幫助

科技工作者要獻身科學技術的發展,獻身經濟建設,在科技強國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個人努力是一個方面;但是,這些工作不只是科學技術本身,還有許多社會性的公共關系方面的工作要做,例如科技工作與黨和政府的聯系,科技工作對社會環境等要求等等,這些只靠科技工作者個人的努力,一是力量太薄弱,二是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也不擅長這種工作,所以很難做好,必須有一個專門協助他們完成好這一任務的組織。這項工作順理成章地就落到由科技人員結合組成的非政府組織——科協和學會的身上。

另一方面,在科技工作者完成本質使命的同時,還要實現自身價值,保護自己合法的權益,滿足生活、休息、進修、參政、議政等要求,正當地參與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等工作。這些目標的達成,只靠科技工作者自身很難做到,也需要科協和學會幫助他們。這些工作做好了,科技工作者就不需左顧右盼,才能以忘我的熱情,充沛的精力、沖天的干勁,勇往直前,完成好自己的本質使命。科協和學會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其根本任務是為他們創建舒適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工作條件,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2.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科協和學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科協和學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由科技工作者組成的群眾團體,是一個非營利的組織。從這些組織的章程可以清楚地知道,科協和學會是促進科學技術繁榮、發展、普及、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組織,是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的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推動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骨幹力量,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之一。只有加強自身建設,把科協和學會建設成名副其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才能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3.加強自身建設是執行科協和學會使命的保證

科協和學會的任務是艱巨而光榮的。要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必須加強自身建設。首先要進行改革,乘著政府改革的大好形勢,使科協和學會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等等符合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其次就是要做好自身工作,創造條件幫助科技工作者更好地發揮作用,促使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科協和學會自身建設搞好了,完成好自身使命就有保證了。

4.不斷進行改革,建立學習型組織,完善動態服務體制

我國正處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時期,經濟社會不斷前進,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科技工作者不斷成長,科技發展的環境、形式、要求不斷地變化,這就要求服務的形式、方法和內容也必須不斷更新。建立學習型組織是應對這種形勢的有效辦法。科協和學會要結合自身的工作范圍和學科特點,及時接受政府改革中所退出的工作,保證社會有序和諧的運行,防止社會出現較大幅度震盪。

五、下實力,鼓實勁,扎扎實實地為科技工作者服務

科協和學會要為科技工作者服好務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牢固樹立服務觀念

科協和學會要為科技工作者服好務,最為主要的是牢固樹立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觀念。

科協和學會對科技工作者有組織和引導的作用。不過,這種組織和引導最終的目的是為科技工作者能量的最大發揮服務,其本質還是為科技工作者服務。所以,科協和學會的根本任務是為科技工作者服務,這是科協和學會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和歸宿點。我們一定要建成服務型科協和學會。

為科技工作者服務,一要協助科技工作者把科學技術工作與社會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二要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工作的開展、成長以至獲得成績、成就,創造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並得到應有的權益創造條件、提供幫助。

2.想科技工作者之所想,急科技工作者之所急,辦科技工作者之所需,解科技工作者之所難

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就是一屁股坐在科技工作者一邊,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比如,會員們需要提高業務水平,科協和學會就應該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培訓班,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或者是舉辦有關這一方面的國際國內高水平的專業學術研討會、交流會,促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發展同國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會員們需要發表其學術成果,學會就應該有本專業的學術刊物,或者向有關刊物推薦本學會有一定水平的論文;會員需要鑒定自己的學術成就,學會就應該組織有關評審團進行評審或將其成果送交有評審資質的組織進行評審;允許會員根據本人的情況自主地選擇課題,學會不但不能限制他們,相反,要協助他們與有關部門聯系,溝通關系,統一認識,力爭選好題立上項。

3.提高服務水平

提高服務水平要做到以下 三點:

第一,牢固樹立服務思想。科協和學會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因此要牢固樹立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思想觀念。

第二,講求服務效果。科協和學會是人民團體,要研究社會不同群眾對科技文化的需求,理解科技工作者的願望要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工作。要大力表彰獎勵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增大獎勵力度,並適時向有關部門和單位舉薦人才。還要引導科學技術工作者養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

第三,提高服務手段。科協和學會要爭取當地黨政領導重視和支持,特別要與服務對象的地方黨政機關溝通好,統一認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爭取到他們的支持;要針對黨政的中心工作,結合科技工作者的學科、特長,把黨政的需求變成科協和學會的課題和任務。總之,要把科協和學會的工作融入當地黨政機關的工作方向,納入當地黨政機關工作的范圍,與黨政機關當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科協和學會的工作有強大的支撐,永遠保持不竭的動力,同時也增強了科技工作者與科協、學會之間的凝聚力。

㈨ 如何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社會服務能力

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交通運輸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巨變。——公路通車總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年增長3倍多,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達5.39萬公里,居世界第二;——建成公路橋梁總量是1978年的近5倍,蘇通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終南山隧道等一批施工難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級公路橋梁和長大隧道建成運營;——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13萬公里,其中新改建農村瀝青(水泥)路255萬公里,是改革開放前的4倍多;——港口生產性泊位和萬噸級泊位分別比1978年增長了48倍和19倍;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國際集裝箱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擁有14個億噸大港;——內河通航里程達到12.3萬公里,50%以上為等級航道;——民用汽車擁有量是1978年的25倍,民用運輸輪駁船增長1倍,凈載重量增長7倍;——公路完成的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比1978年增長13倍、21倍、10倍和31倍;水路完成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比1978年增長5倍和16倍,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通過水運完成。3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在改革發展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第一,必須牢牢把握交通運輸行業面臨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交通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怎樣發展,都是由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的日益增長的新需求與交通運輸還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之間的矛盾,始終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交通運輸行業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努力加快發展、適當超前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交通運輸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抓住發展不放鬆,這是交通運輸行業改革開放30年來最根本的經驗。第二,必須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以好機制、好政策推動交通運輸發展。30年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關於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的方針;貫徹「發展以綜合運輸體系為主軸的交通業」的方針;貫徹「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貫徹「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投融資方針;貫徹以科學發展觀推進交通運輸又好又快發展的方針。正是因為30年來始終貫徹執行這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健全完善交通運輸發展的好機制,取得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第三,必須抓住發展機遇,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步伐。30年來,交通運輸在六個關鍵時期抓住了機遇,用好了機遇,使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後,交通運輸抓住了「優先發展」的機遇,部黨組不失時機地向國務院領導提出了解決的思路。1984年12月,國務院作出了對中國公路交通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三項決定。二是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後,交通部抓好「兩縱兩橫和三個重要路段」的國道主幹線建設,使我國公路建設的等級和質量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三是黨的十四大提出要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戰略決策後,交通部加大投入,推動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成功整治了長江口,上海港成為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和集裝箱吞吐量第二大港。四是1998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中央提出了擴大內需的方針,交通部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和公路網的建設。五是在中央作出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後,交通部制定了西部開發交通建設規劃,提出有力措施,使交通建設從東部推向更廣袤的西北地區。六是在進入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決策後,交通部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村公路建設,使我國農村公路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條件。30年的實踐證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對交通發展尤為重要。第四,必須注重科學規劃,使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發展步驟、重大舉措落到實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大力加強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發展政策的研究,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上世紀80年代交通部制定了建設「三主一支持」的戰略構想,堅持不懈地分步組織實施。1998年,又提出實現交通現代化三個發展階段的目標。進入新世紀,交通部又陸續制定了高速公路、農村公路和沿海港口等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准,我國交通發展的藍圖更加清晰,步驟更加明確。第五,必須堅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交通運輸發展的強大合力。30年來,交通運輸工作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聯動機制。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對交通發展傾注了心血,給予了堅定支持,在組織領導、征地拆遷、資金籌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實行了一系列傾斜政策。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要想富先修路」,積極支持並踴躍參加交通建設。只有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同推進交通事業的強大合力,才能不斷把交通改革發展事業推向前進。第六,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交通運輸生產力。3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各級領導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除「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形成了多形式、多成分的運輸經濟結構;破除了計劃經濟的僵化體制,建立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路水路建設市場和運輸市場;破除了國家投資的單一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經過不斷深化改革,完成了企業管理體制、港口管理體制、海事救撈體制等重大改革;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使交通運輸管理具有了國際視野,交通運輸行業拓展了發展空間。第七,必須堅持「科教興交」和「人才強交」戰略,把科學技術作為交通運輸發展的第一生產力。30年來,交通科技工作緊密結合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生產中的關鍵問題,通過軟科學研究、重大裝備開發、行業聯合科技攻關、引進先進技術、科學成果推廣應用等多種形式,開發應用了一批先進適用的成套技術和裝備,使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提高,培養造就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使我國在沙漠等特殊地質的公路建設技術,特大跨徑的橋梁建設技術,特長大隧道的建設技術和深水航道的整治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創新,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第八,必須堅持依法治交,加強交通運輸法制建設。3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堅持立法與執法並重、執法與執法監督並舉,依法治交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海上交通安全法》、《海商法》、《公路法》、《港口法》、《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公路運輸管理條例》和一批交通行政法規、規章相繼出台,初步搭起了交通運輸法規體系框架,為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加強法制建設是做好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基礎,是推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第九,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交通運輸行業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推進政府職能、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轉變,增強交通部門的行政執行力和公信力,著力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能力、公共服務和組織保障能力、運輸和建設市場依法監管能力、安全管理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只有堅持執政為民,依法執政,做負責任部門和負責任行業,才能使交通運輸發展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獲得不竭的力量源泉。第十,必須抓好行業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為交通運輸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強政治保障。30年來,以交通運輸發展為中心,以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為根本,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基礎,以具有行業特點的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積極開展了「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宣傳了楊懷遠、嚴力賓、包起帆、陳德華、許振超、陳剛毅、孔祥瑞、「華銅海」輪、青島港等一批先進典型。弘揚了「鋪路石精神」、「築港精神」、「燈塔精神」、「救撈精神」等各具特色的交通精神,並注重加強交通運輸行業文化建設。認真貫徹中央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了具有交通運輸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交通運輸不斷取得新的成就提供可靠保證。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在今後發展方向上, 必須緊緊抓住以下三條:第一,緊緊抓住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機遇,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用現代科學技術、管理技術改造和提升交通運輸,提高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和運營效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不斷拓展交通運輸服務領域;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之路,加強行業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第二,緊緊抓住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機遇,加快發展綜合運輸體系。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2008年3月,組建了交通運輸部,在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方面邁出了積極的步伐。發展綜合運輸體系,就是推進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實現交通運輸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一是加強公路水路民航交通運輸規劃的銜接,做到「宜路則路、宜水則水、宜空則空」,使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配合。二是加強中心城市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規劃建設中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綜合考慮市內交通的方便和進出城區的快捷,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和某種運輸方式內部有機銜接,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人便於行、貨暢其流」。三是加強城市客運和農村交通的銜接,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消除分割,建設統一協調的區域和城鄉交通運輸網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四是整合交通運輸資源,加強公路水路民航等幾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為郵政業發展搭建便捷、通暢、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平台。第三,緊緊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機遇,確保交通運輸規劃目標全面實現。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時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一五」後兩年,交通運輸要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為「十二五」、「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到2020年,交通運輸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運輸服務和管理顯著改善,行業創新實力顯著提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顯著增強,基本建成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安全發展,使交通運輸發展成果惠及城鄉、人民共享,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為本世紀中葉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㈩ 社工在社會服務中的作用

一是促進社會融入的作抄用,幫助社會救助對象調節家庭和社會關系,消除社會歧視,增強助人自助能力,幫助其更好地適應、融入社會環境。二是幫助救助對象提升能力,對有勞動能力的要通過教育培訓增強其就業能力,沒有勞動能力的要增強其生活能力和社會人際關系中共存的能力。三是發揮心理疏導的作用,幫助社會救助對象緩解心理壓力、矯正不良行為,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樂觀地面對生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四是資源連接的功能,社會工作者既可以幫助救助對象了解和銜接各項社會救助資源,也可以在基層服務工作中幫助有關部門做好資源銜接工作。五是面向社會救助對象還可以發揮好宣傳、倡導的功能,宣傳政府的社會救助政策,達到人人知曉,尤其是社會救助對象和困難群體知曉,幫助其及時地求助,使符合條件的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同時也倡導全社會煥發愛心,給社會救助對象以更多的關懷、愛護和幫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