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金融監管
1. 在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飛速的背景下,金融監管面臨哪些挑戰
金融網路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對傳統的監管手段、監管能力提出挑戰。隨著互聯網、版大數據等信權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各金融市場之間和不同金融業態之間的關聯性更加緊密,呈現更加復雜的網路特徵和聯動關系。金融業務的交叉運行、金融信息在不同市場間的快速傳遞,使得金融交易對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大大提高,受制於監管機構分設等因素,金融業綜合統計、信息共享和大數據建設滯後,導致金融監管缺乏對全面數據的支持和對大數據監管手段的運用。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16年6月16日,騰 訊在北京召開互聯網+峰會,上面還介紹了蠻多的。
2. 金融科技發展中的挑戰與監管,金融科技公司將會面臨哪些挑戰
關於在現在的一個偉大時代當中,我們的很多產物都孕育而生,這些產物都是在我們人類的偉大智慧下所創造出來的產品,所以對於我們的人類而言,就是在不斷發展我的社會。那麼進去到現在2020面之後,21世紀已經過去了5分之一的時間了,在這個時間節點內,有很多的兩兩相互結合的產物,比如說金融與科技。那麼關於金融與科技發展狀況的來說,其中有挑戰與監管,金融科技公司會面臨到那些挑戰了?有以下幾點。
三、金融科技公司對於人員配置也存在問題。最後一點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對於人員配置也存在的一個艱苦的挑戰,這樣的挑戰就是在風險管理,以及金融科技管理投資上面有很大的優秀的個人案例,這些案例以及經驗都是金融科技公司需要的人才。人才配比上面,現在好的金融科技公司對於人才需求十分苛刻,但是市場上的大魚,優秀的人才數量滿足不了。
3. 數字貨幣給傳統金融監管帶來巨大挑戰嗎
目前,國內關於虛擬貨幣的規定主要有兩個。2013年,多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內幣風險通知》容,對比特幣風險作出重要提示。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再次聯合發布公告,稱首次代幣發行是未經批准非法融資行為。
趙佔領認為,利用數字貨幣洗錢,其手段多樣。比如,可能採用技術手段,將資金轉入加密貨幣系統,然後再部署各種轉賬地址,導致難以查詢其交易路徑。也就是說,技術進步推動的洗錢從行為上越來越難以被偵測與阻止,加之具有跨地域性,全球應對機制的缺失更加劇了這種局面。
4. 電子貨幣的出現對金融監管提出了哪些挑戰
一是比特幣的發行權問題,二是發行量問題,三是貨幣發行的創新以及世內界通行貨幣的嘗容試。 比特幣是一個共識網路,促成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系統和一種完全數字化的貨幣。它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支付網路,由其用戶自己掌控而無須中央管理機構或中間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比特幣很像互聯網的現金。比特幣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傑出的三式簿記系統。它不是有央行發行的,是由比特幣礦工創造的。 比特幣的總數控制在2100萬個,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克服了通貨膨脹的問題,比特幣是一種通縮的貨幣。
5. 金融國際化給一國金融監管帶來哪些挑戰
鴻篇大論太麻煩了,我講幾個重要點就可以了吧。
金融國際化,必然會造成資金專的全球流動,資本的屬性質和生物一樣,是趨利避害的。當有利可圖時,必然會有大量資本涌來,這樣會使一國金融監管部門很難監控其流向。處理不慎,就會引發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使一國經濟受到極大沖擊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個教訓。並且在金融國際化中,為了規避監管,很容易催生離岸金融市場的繁榮,這使得一國無法對其進行監管。不靠國際間合作,只能是望其興嘆~
6. 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會給監管帶來哪些挑戰
人工智慧不僅有助於金融機構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風險損失、提升用戶體驗、拓寬銷售渠道,還能夠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程度。然而,不成熟的人工智慧也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影響金融穩定。可見,對金融領域中的人工智慧系統進行監管很有必要,但當前對人工智慧的監管仍面臨多項挑戰。
首先,當人工智慧提供的金融服務出現問題時,責任方難以確定。在人工智慧系統的設計和應用過程中,會涉及多個參與主體,包括運用人工智慧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人工智慧系統的訓練人員和設計公司等。當用戶由於人工智慧提供的服務而遭受損失或者出現其他問題時,目前在法律上尚未對責任方作出規定,也未規定各責任方的責任分擔機制。
其次,人工智慧單獨提供金融服務與現有法律法規相悖。以人工智慧在投資顧問中的應用為例,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指出,在沒有人為參與的情況下,由人工智慧提供的投資顧問服務不符合顧問受託標准。此外,根據美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美國證監會發布的《1940年投資顧問法》,投資顧問被視為受託人,有義務給投資者提供最適宜的建議。但是人工智慧投資顧問無法對投資者賬外資產進行詳盡調查或向投資者咨詢這方面信息,而投資者的賬外資產直接影響其全面的財務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慧投資顧問提供的個性化投資建議是否最適合投資者就有待商榷。2016年4月1日,馬薩諸塞州證券部也發表政策聲明:由於人工智慧投資顧問存在缺陷,無法進行投資組合分析,這將導致其無法為客戶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即無法履行信託義務,因此人工智慧投資顧問不能作為受託人,無法在馬薩諸塞州登記為投資顧問。
再次,目前對人工智慧系統的信息披露並無統一標准,監管部門需制定人工智慧系統的信息披露標准,同時權衡過度披露和披露不足之間的矛盾。對人工智慧的信息披露有兩方面要求,一方面,需要保護用戶的知情權,需要對人工智慧系統的運行原理、運行情況等信息進行充分披露;另一方面,需要保護人工智慧系統的信息機密,防止不法分子運用披露信息「模仿」該系統,從而給金融機構或者人工智慧企業帶來損失。此外,人工智慧的決策過程是個「黑匣子」,如何讓公眾了解人工智慧的決策過程將會是信息披露的難點。
最後,人工智慧對監管人員提出了新要求。對於人工智慧的監管,需要監管人員對人工智慧的相關知識有所掌握,若是對人工智慧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就難以理解人工智慧系統的運作方式,更加難以判斷其是否遵守監管要求。此外,監管部門需要對人工智慧的系統演算法進行測評,監管人員只有在熟悉人工智慧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完成人工智慧系統的測評過程,並判斷測評方式是否合理。
7. 加入wto中國銀行監管體系面臨的挑戰所做的對策有哪些
引入國外競爭,有利於商業銀行體系的完善。中國金融業的特點是龐大的、高速增長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深化不足。外資銀行的進入為國內銀行提供參照體系和競爭對象,將促進國內銀行加快改革、加強管理。外資銀行在技術、金融創新上處於領先地位,可以起到示範、激勵和交流的作用,從而推動我國銀行業技術改進和金融創新的進程。外資銀行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行方式對提高國內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國內外銀行業間的人才競爭和交流也有利於提高我國銀行從業人員的素質。
世貿組織的互惠原則有利於國內銀行業拓展海外業務,增設海外分支機構,以占據競爭的有利地勢。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銀行業到海外拓展業務將主要受自身經營狀況和東道國金融監管條例的限制,而較少受到市場准入方面的限制,這就有利於國內經營狀況良好的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爭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國際競爭中促進業務發展、人才成長和技術進步。
加入世貿組織有助於推動金融運行和金融監管向國際標准靠攏。加入WTO後,我國銀行業必然要遵循國際銀行業經營管理的統一規則,接受以巴塞爾協議為准繩的國際銀行業監管原則、標准和方法。這將促進我國銀行業加強全面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改進信息披露制度,並推進監管的規范化、全程化,保證監管的持續性和有效性。既有利於規范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又有助於形成統一規范、客觀公正的金融監管體系,改善商業銀行經營環境。
必須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迅速為開放金融市場做好准備。目前中國主管部門已訂出開放人民幣業務的時間表。人民幣業務開放速度之快可能會超出多數人的預期,在"可見的未來"極有可能在所有大中城市開放人民幣業務。
外資銀行將在中國加入WTO一年後,獲准為中國客戶提供外匯業務,兩年後可為企業商務活動提供人民幣業務,而五年後可為中國個人提供金融服務。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將取消外資銀行營業性分支機構地域限制,從現在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23個城市擴大到所有中心城市,同時正式批准美國花旗銀行深圳分行、日本東京銀行深圳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金融領域全面引入國際競爭,將使中國金融業面臨世界開放市場的競爭和挑戰,受到一定的沖擊。主要表現為國內一些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金融企業,在全方位的國際競爭中必須經歷一個痛苦的調整、轉換和再生的過程,並有可能使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內出現一定程度的困難局面。將使民族金融業在業務、人才、管理以及監管等方面面臨直接沖擊。由於中國金融業長期處於高度的政策壁壘下,對於加入WTO後高度的市場競爭形勢需要有個適應過程。中國許多銀行業人士,對於對外開放銀行業務反應強烈,認為在五年內徹底開放銀行業,時間是十分急迫的。據世界銀行一位對中國銀行業素有研究的專家拉迪指出,大約需要十年,中國銀行業才能作好准備,而不致於陷入險境。原因之一是中國銀行業普遍存在資本充足率普遍不足的情況,補充資本金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其次,國內銀行不良貸款在五年內難以清除。現已有計劃將這部分債務以折價或證券化的方式出售,但此過程也許將需花上數年甚至更長。銀行業普遍認為,重建中國脆弱的銀行系統,是中國政府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完全進入本國市場,而不致引發國內金融危機的重要先決條件。
8. 好多平台都在發展金融科技,到底科技風控是怎麼保障我們出借人資金安全的
平台風控嚴謹了,自然就會幫出借人篩除威脅資金安全的因素了啊。風控體系可以作用於貸前、貸中、貸後不同階段,幫助出借人篩除不良資產。咱們以搜易貸的「風刃系統」為例講一下吧。
貸前:系統從反欺詐和信用評估的角度,結合客戶基本資料以及包括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內的十餘家第三方徵信平台提供的客戶徵信信息,綜合分析數百個特徵變數,給出貸前的風險決策參考。在借款人授權下,通過大數據構建用戶關系圖表,梳理用戶現有社會關系,在新用戶與現有用戶之間建立關系連接,實現群體申請用戶之間關系的構建及預警。在獲客管理上通過篩選用戶來源渠道及用戶特徵聚類的實時分析,去尋找正常人群中可能存在的小部分的異常人群,從而防範騙貸行為。
貸中: 實現實時信息的共享,對信息變化進行及時跟蹤,了解借款人的資信情況。根據全數據、全流程的風險監控,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反饋到流程中的節點。
貸後:從放款開始即進行策略性的貸後監控,在風險即將發生時及時進入貸後管理流程。在貸後實現了智能化催收,包括:自動監控、語音提醒以及策略性使用自動語音催收,有效降低貸後成本、提高回款率和覆蓋率。根據貸後表現,分析用戶貸後數據繪制關系圖譜,整理數據並關聯用戶標簽,使用邏輯回歸、支持向量機、人工神經網路等機器學習演算法,更新迭代評價模型,並將其應用到貸前審核中。
9. 數字金融面臨安全風險與監管挑戰,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何以應對
數字金融面臨安全風險與監管挑戰,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何以應對?首先,很多新產品游離在傳統監管之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也逐漸產生很多新的金融產品,現行的數字金融面臨著很大的安全風險。由於金融網路化產生了很多新的產品導致新產品的種類的增加,可能會使監管部門對於新產品的監管出現漏洞。因為想要監管一個新的金融產品必須要了解其相關的規則以及一些公告以及它保不保本或者是利率是多少,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只有在熟悉這些要求之後才能對其進行監管。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採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支付,這與傳統的採用紙質鈔票支付有很大的不同。相對於紙質鈔票支付方式來說,電子第三方支付面臨著更大的安全風險。可能你的手機丟了,那麼你手機里所綁定的銀行卡以及支付寶中的錢,微信當中的錢都可能會被盜取,而盜竊的過程僅僅幾分鍾就可以完成,你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掛失。在這方面,銀行只能說是對於技術者有更加強的道德要求。以及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