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監管加強
1. 怎麼強化安全監管職能,不斷提升監管水平
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安全監管監察機構隊伍、監管設施設備以及安全中介技術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大量事故隱患得到了治理,各種違法、非法生產經營行為受到了嚴厲打擊,廣大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能和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普遍提高,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
深刻體會堅持不懈地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和監管執法機構建設,不斷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管的能力,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確保各級政府履行安全監管職責的重要組織保障。以下幾方面的工作舉措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一是注重加強組織領導,著力健全各級各部門聯合聯動監管體制。
二是注重責任落實,著力健全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體制。
三是注重監管執法機構建設,著力完善安全監管體系。
四是注重健全教育培訓制度,著力提高安全監管人員的履職能力水平。
五是注重投入,著力推進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
六是注重建章立制,為安全生產依法行政、依法監管奠定堅實基礎。
上述幾方面措施,有效加強了全省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和監管執法機構建設,提升了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管的能力。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和隱患治理,嚴厲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加強對危化品持證企業、重點企業的安全監管,推動涉及危險工藝的化工企業完成自動化改造。推進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全面完成改造提升。開展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行動,狠抓石英砂和木質傢具製造企業的職業危害治理。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集中開展了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組織協調各負有安全生產職責的部門分別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人員密集場所和消防、旅遊、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開展專項行動,堅決整頓治理、關閉取締非法違法和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各類生產經營建設單位,切實解決影響和制約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安全生產法治秩序進一步規范,較大事故多發頻發的勢頭得到遏制。
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處在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的特殊時期,安全生產領域各類矛盾、問題和隱患還很多,形勢依然嚴峻。突出表現在:一是事故總量仍然過大,較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時有發生。二是安全生產基礎仍然薄弱,粗放的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大量潛在的事故隱患亟待排查整治。三是企業主體責任尚未落實到位,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亟待提高,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擴大現象屢有發生。四是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屢禁不止,時有發生。五是安全監管機構隊伍不夠健全,基層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同時存在監管工作不到位、不落實問題。
在2015年,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和監管執法機構建設,不斷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管的能力,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安全生產全局,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監察隊伍建設,強化責任制落實。著力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建設,推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立;著力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監管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行政執法效能。基本形成規范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安全監管與執法能力明顯提高。
安全生產工作將認真貫徹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全面落實國務院《通知》和省政府《實施意見》為核心,加強基礎工作,加強責任落實,加強依法監督。加強安全監管體系、法制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省、市、縣、鄉鎮(街道)和企業五級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推進建立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鄉鎮、街道基層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推進行政村、居民委員會安全生產信息員制度。著力加強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裝備配備逐步達到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規定的標准要求。著力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牢固樹立依法行政、依法監管意識,按照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的要求,依法完善安全監管部門實施執法檢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事故調查、信訪答復、信息公開、復議應訴等執法活動的程序性規則,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告知、聽證、集體決定、文書送達和立卷歸檔等程序性制度。著力加強執法監督,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能和水平。著力加強安全監管隊伍政治思想、工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增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不斷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創新發展。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年底進行全省安全生產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比表彰,進一步增強安監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切實履行職責使命,自覺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2. 如何加強證監會的監管力度,提高監督能力
已經在加強並且以後也會不斷完善,這是社會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方向
3. 什麼是加強事業單位監管的重要措施
應該說是加強事業單位監管的重要措施有哪些才符合提問的本質要求。但從提問中所說,就是對事業單位監管的方式、方法採用何種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規范。
1、 堅持日常管理與專項檢查相結合 。以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的方式,深入基層對事業單位法人執行相關《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掌握單位名稱是否變更、法定代表人是否更換、住所是否搬遷、職能履行情況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規范意見和整改措施。
2、 堅持法人監管與法定代表人監管相結合。 在事業單位年度檢驗中,充分發揮舉辦單位的作用,要求舉辦單位對其下屬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核查,並加蓋行政印章。通過單位自身的申報和主管部門的內部審計,完善了對事業單位運行狀況的監管鏈條,使登記管理部門對事業單位運行狀況一目瞭然,並將其作為對事業單位年度檢驗綜合評估的重要依據。
3、 堅持登記管理與編制管理相結合。 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實行綜合管理,把事業單位登記、年檢工作同機構編制管理、人事調配、工資統發等結合起來,有效促進棲霞市事業單位的登記、年檢工作。
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內在要求,是機構編制部門的重要職責。《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了機構編制部門對事業單位監管的職責,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
4. 如何 在強化日常監督執紀上下功夫
(一)發揮內部作用
1、把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貫穿在權力行使的各個環節
(1)不斷加強教育。以紀委監察局為主其他鄉鎮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為輔,經常性地組織村幹部和村民監督委員會人員進行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潔自律教育;組織學習先進先輩事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讀本;組織觀看警示教育影片。讓他們自身樹立起廉潔自律意識,明白每個人行使權力的來源和擁有權力的目的,時時刻刻緊綳一根弦,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一旦權力逃離了籠子的束縛就會身陷囹圄、就會被問責,嚴重的還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2)實行民主公開。確保村幹部在作出村務重大事項和決定時,經過民主協商,集體討論,而不是由村裡的主要領導一人說了算、一人拍板定事。對將作出決定事項是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事先應向全體村民公布,讓民主有知情權和參與權和建議權。確保權力行使的各個環節在陽光下運行。
(3)確保監督有力。發揮村民監督委員會的監督職能,加強對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等"三資"管理使用和村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等重大活動進行監管;對財務賬目、財務收支憑證、土地發包方案、承包和其他集體經濟,以及村務公開和相關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審核。
(4)做好宣傳工作。首先,為推動村民監督委員會工作深入開展,要加大對村民監督委員會工作的宣傳力度,著力提升村民監督委員會的社會影響力。其次,由紀委監察局和鄉鎮紀委一同聯合局普法辦,開展送法進農村活動,大力向村民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讓群眾明白該法的內容和人民享有的各項監督權利。讓村幹部的權力即在村民監督委會的監督下運行又讓其在群眾法眼中運行。
2、建立獎勵保障機制,推動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健康發展。
(1)注意發現、培育和宣傳。對懂政策、顧大局的村幹部和敢監督、會監督的村民監督委員會人員,在社會上培育先進典型,表彰先進典型,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2)提高監督人員經費和待遇。從實際出發,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逐步提高村民監督委員的工作經費及工資待遇,並適當解決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報酬問題,確保村民監督委員會能正常開展工作和打消監督委會成員自身欲要腐敗的苗頭。
(二)發揮外部作用
1、加強組織協調,推進體制創新
(1)明確工作責任,對村民監督委員會進行有效監管。形成三級監管的合力。農村黨組織由村民監督委員會直接進行內部監督。由各相關部門對村民監督委員會進行外部監督各鎮黨委、要把村民監督委員會工作作為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實。組織部門要把村民監督委員會納入基層組織建設范疇,進行統一管理。民政部門要把村民監督委員會工作與村級換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等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農經管理部門要發揮對村級財務監督管理的職能作用,支持村民監督委員會對村級財務進行監督。對反映村幹部的違紀違規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要及時調查處理。
(2)建立完善監委會管理考核機制。紀檢監察部門和鄉鎮黨委、主管部門提前摸清和掌握村民監督委會的工作職責、流程、范圍和許可權。把村民監督委員會工作納入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行檢查考核,嚴格規范管理,與村"兩委會"組織及其成員共同享受教育培養、考核管理等待遇,為推動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2、加強配合,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
近年來,由於新農村的建設發展,農村的經濟也迅速崛起,尤其是地處城鄉結合的農村,面臨征地、拆遷。農村往往獲得大量的征地補償資金和集體資產補償資金。因此,腐敗領域也由原來的黨政機關逐步向農村傾斜。
(1)重視查辦違紀案件。紀檢監察部門要做到有案必查、有貪必肅、有腐必懲,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對發現農村幹部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紀的案件,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2)強化分類指導。農村黨組織的主管部門為鄉鎮黨委。目前,按照體制設置,鄉鎮黨委幾乎都成立了紀委。紀檢監察部門要幫助鄉鎮紀委制定主要職責和案件查辦工作制度。對查案薄弱的,著重指導如何排查案件線索、如何進行案件查辦,幫助其總結經驗,提高辦案質量。
(3)強化案源挖掘。重視群眾的舉報,注重矛盾糾紛的排查,對發現苗頭性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紀檢監察幹部要經常深入農村,深入群眾中,傾聽民意訴求,從中探尋有價值的案源。
3、要創新和完善監督執紀問責制度,確保履行主體責任
(1)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由紀委監察局牽頭開展農村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和農村"三資"監管工作。按照制訂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農村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推動廉政風險防控、"三資"監管和規范權力運行工作深入開展。在實踐中注意結合業務特點,圍繞農村"兩委"組織決策、執行、監督,規范權力行使的各個環節,實現廉政風險和"三資"監管同步防範。
(2)健全行政問責長效機制。首先,加大監督力度,在充分發揮紀檢、組織、人大等職能部門作用的同時,加強群眾、社會及媒體的輿論監督,用公眾是否滿意來判斷農村黨員領導幹部是否應被問責、如何問責、問什麼樣的責。
其次,制定和完善行政問責制度,切實做到問責有章可循。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確保問責制度有效落實。特別是針對目前行政問責實踐中存在的注重事後問責、忽視過程監督的狀況,應強化事前和事中問責,讓責任管理貫穿於行政全過程。
5. 如何依法加強對事業單位監督管理
依法加強對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做到以下幾條:
一、加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必須正視目前事業單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正視問題、找准症結,才能開對葯方、把准方向,才能啃掉難啃的硬骨頭。從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看,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管辦一體化的事業體制,政府舉辦、管理乃至供養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對下屬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資產、職能甚至運行模式等具有決定性作用,既當「家長」又當「保姆」。事業單位缺乏自主權,對主管部門而不是服務對象負責,需要看主管部門「臉色」行事,極大束縛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從事業單位自身運行發展情況看,當前,群眾對事業單位意見較多、反響強烈,有的是因為事業單位不作為,長期鬆鬆垮垮,不履職或者履職不到位;有的是因為事業單位亂作為,該履行的職責沒履行、該提供的服務沒提供,卻幹了一些與自身職能不相稱的工作;還有的單位工作處於消極應付狀態,雖然乾的是份內之事,但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效率不高、服務質量不優,群眾滿意度和認可度較低。從事業單位的監管現狀看,在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存在著「重審批、輕監管」的傾向,對單位設立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多,對設立後的管理運行和公益服務情況了解少,特別是對單位履職情況跟蹤監管不夠、監管方式單一,缺乏有效手段和剛性約束。有些公共服務職能突出、運轉高效有序的事業單位,沒有得到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有些職能弱化、偏離公益服務目標的事業單位,長期佔用公共財政資源和人員編制,沒有得到及時規范和清理。
二、加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必須與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結合起來
加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提升社會整體公共服務水平,必須緊緊抓住體制機制改革這個關鍵,通過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根據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現有事業單位按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類、公益服務類和生產經營類三個大類。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或者直接轉為行政機構,或者將其承擔的行政職能剝離出來,交給行政機關,公益性職能交給事業單位,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改革方向是逐步轉為企業,進行企業注冊,不再批准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對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不得開展經營活動,不得收取服務費用;可以由市場配置資源的,鼓勵社會力量投入,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給予相應經費補助,具備條件的逐步轉為企業。通過分類改革,真正把「該分的分出去、該收的收回來,該放的放到底,該管的管到位」。
三、加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必須創新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考核機制
一是登記管理嚴格化。事業單位設立前要對設立的必要性進行充分論證,對公益屬性不強、職能定位不準或交叉的事業單位,原則上不予單獨設立,嚴格控制事業單位數量。確需設立的,合理配備人員、配置資源,使公共服務資源真正配置到那些公益屬性強、群眾需求大的領域。對已有職能已經轉移或者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事業單位,及時進行審核,重新核定業務范圍。對於原有職能已經弱化甚至消失,或者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已經不再需要以及按照法律法規應該撤銷的事業單位,堅決予以撤銷。二是監督考核常態化。把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與日常監督結合起來,建立統一規范的事業單位監督管理體系。可以探索通過「網上民聲」、「民意通」等形式,在政府網站、公共服務網站建立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平台,開設群眾投訴舉報欄,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受理服務對象投訴。同時,把群眾滿意度等指標納入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督促和激勵事業單位改善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三是監管形式多樣化。綜合運用事業單位年度報告公開、績效考核、專項監督檢查、投訴舉報機制等多種形式,形成監管主體多元化、監管內容全方位、監管方式多樣化的公益事業監管體系。順應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大力推進事業單位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一套有效收集、評價、發布、管理事業單位信用情況的信用等級評價和管理制度。並通過增加事業單位守信利益,提高事業單位失信成本,激勵、引導事業單位加強自身信用建設,真正起到規范事業單位行為,促進事業單位發展的作用。
四、加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應以建立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作為長遠目標
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有效途徑。開展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工作,應立足於推動公益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服務需求,通過明確理事會等決策層的決策地位,減少政府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通過吸收事業單位外部人員參加決策層,擴大參與事業單位決策和監督的范圍;通過明確決策層與管理層的職責許可權和運行規則,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的激勵約束機制,進而提高公益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切實轉變觀念,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將部分事業單位由半獨立實體改為獨立實體,並逐步取消公益性事業單位行政級別,使事業單位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主要負責人能夠擁有應該具有的管理許可權,事業單位成為真正獨立運作的法人,擁有在人事、財務和活動方面的自主性。要逐步打破事業單位壟斷局面,鼓勵民間資本、社會資本投資公益事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事業單位之間形成適度競爭,由社會來評價事業單位業績,由業績來確定事業單位命運,從單一的政府控制過渡到社會選擇,實現優勝劣汰,整合資源,壯大有實力的事業單位規模。
6. 如何有效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監管
監理是抄整個項目在施襲工過程中最關鍵的力量,監理單位受業主委託對施工項目進行監督和管理,業主單位如何對派駐現場的監理機構和監理人員進行嚴格的管理,調高監理人員的責任心以及工作態度是至關重要,現場監理人員是業主在施工現場的代表,行使合同賦予的權力,對施工進行監理,確保項目施工在受控的情況下進行。業主單位對監理單位實行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對現場監理機構及監理人員進行監督管理,主要目的是讓監理單位能夠更好的履行合同,為項目作出貢獻,對施工現場進行管理,避免給建設單位產生負面影響或損害建設單位利益。
施工單位是整個項目施工過程中直接實施者,工程是施工單位干出來的,業主如何監督管理施工單位,規范施工行為,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在合同期內實現項目的管理目標與任務。
7. 加強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之一,是人民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從民主監督,提高執政能力水平、促進廉政勤政、構建和諧社會三方面,談談民主監督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搞好民主監督提高執政能力水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關乎到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決策。《決定》賦予政協新的歷史使命,民主監督是實現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一是能夠保證執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決策者的思維方式,知識含量,把握全局的能力;而決策的正確與否要通過實踐來檢驗。正確的決策要產生良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實施過程,民主監督就是這個正確實踐的重要保證。實踐證明,政協通過調查視察,反映社情民意,對決策的實施提出意見、建議,使決策順利實施。二是有利於組織人事部門合理選拔、任用人才,將那些有德有才,有膽有識,對黨忠誠,對人民作出貢獻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黨中央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是因為這些年來,有些平庸無能的領導者,在各個崗位上執政水平太低,執政能力太弱,與他們的崗位職責遠遠不相適應;民主監督是防止選錯人,用錯人的有效辦法,誰是能人人民最清楚,誰是庸才群眾最明白,因此,各級黨組織在提拔任用幹部時多走走群眾路線,多聽聽群眾意見,重大人事安排多請政協協商協商,就能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從根本上提高執政水平。
搞好民主監督促進廉政勤政。我們每位國家公務員都要面對人民群眾,做人民的公僕,要克服官高權大的思想,要虛心接受黨內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人民需要的好黨員,好領導。黨中央為解決幹部廉政勤政問題,先後制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黨風廉政建設各種規定以及國家公務員管理規定,形成強大的內部監督網路,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也構成了良好的外部監督,廣大政協委員和各族各界人士,充分發揮人民信得過,慧眼識腐敗,上達中央提建議,下為百姓說實話的權利和義務的優勢,在各個崗位上當好「政協大員」,如宣威市政協有60多名委員被法律部門、窗口服務單位聘請為行風監督員、執紀巡視員、稅收督察員、新聞閱評員,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監督,促進了幹部廉政勤政建設。
搞好民主監督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穩定有序,國泰民安,文明向上的社會。《決定》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具有新時代的內涵,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大事,只有全體人民人人都來構建,和諧社會才能形成。人民政協的主題是團結、民主,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一是政協委員來自各族各界,可以暢通渠道,向黨政機關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二是能夠及時化解矛盾。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利益分配產生差異,有些人一時不理解,或有些部門處理不當,出現一些矛盾,廣大政協委員可以做很多化解矛盾的工作,另外政協人才薈萃,可以為黨委、政府分憂解難。三是制止違法違紀和犯罪行為,樹立文明意識,創建文明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為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朱法映)
8. 加強執法和監管力度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是為了減輕在礦產資源開發時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雖然多年來中央和地方相繼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規,涉及到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但是,一方面這些法規缺乏可實際操作的條文,導致執法監管部門監管時困難重重;另一方面,許多基層執法監管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地方保護主義在某些地方仍在盛行。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領導尚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發展與地質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一味追求在任期間的經濟發展指標,甚至追求個人利益,放任監管部門對礦山環境的監管,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惡化。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因局部利益而縱容地方及個體企業消極對待國家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導致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甚至處於失控狀態。如陝北地區部分縣級政府違法發放采礦許可證,使地方及個體違法開採石油資源,造成石油資源的嚴重破壞和環境污染。因此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鏟除地方保護主義是地質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要堅持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堅決制止新的礦山環境污染和破壞。對於新建和技術改造的礦山建設項目,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必須設立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專篇,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應作為采礦申請人辦理采礦許可證和礦山建設項目審批的主要依據。各級資源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把關,確保礦山開采,避免環境破壞。結合礦山換證,對礦山環境破壞嚴重的礦山企業,應提出限期整改和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礦山企業建立和完善礦山環境保護制度,盡量避免地質災害和防止礦山環境遭受破壞。只有依法採取措施,使違法者傷筋動骨,才能實現保護地質環境的目的。
同時,對礦山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環境質量標准進行處置、排放;對礦山開發活動中遺留的坑、井、巷等工程,必須進行封閉或者填實,恢復到安全狀態;對采礦形成的危岩體、地面塌陷、地裂縫、地下水系統破壞等地質災害必須進行治理。礦產資源開發要保護礦區周圍的環境和自然景觀。嚴禁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開礦。嚴格控制在鐵路、公路等交通干線兩側的可視范圍內進行采礦活動。西部礦產資源開發必須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防止礦產資源開發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關閉產品質量低劣、資源浪費、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積極穩妥地關閉資源枯竭的礦山。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大礦區,要因地制宜發展接續和替代產業。礦山企業對礦區范圍的礦山環境實施動態監測,並向資源環境行政主管提供監測結果,對於采礦引起的突發性地質災害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在礦山企業年檢中加強有關礦山環境的年檢內容,對礦山環境破壞嚴重的企業,責令其限期治理,並依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