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方申訴
A. 投訴方能看到被投訴方申訴材料嗎
不能,如果被知道了另一方也就會找到應付的辦法了。
B. 一個民事案件向市檢察院申請監督被裁定駁回,請問還有什麼法律途徑申訴
如果案件屬於一審來,如果對一審判自決不服,在上訴期內上訴就可以
如果是二審的,對二審不服的,6個月內申請再審,你先把自己的權利用盡。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C. 申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對罪犯提出的申訴的處理方式
申訴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一項基本民主權利,在監獄或者其他場版所服刑的罪犯同權樣享有申訴權,他們如果對生效的判決、裁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訴,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重新對案件進行審查處理。監獄和其他執行機關是執行國家刑罰的機關,對於罪犯提出的申訴,應當及時將申訴材料轉請人民檢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進行處理,不能以任何形式和借口阻攔或者扣壓罪犯的申訴,更不能因為罪犯提出了申訴而認為罪犯表現不好,給予處罰。監獄和其他執行機關在執行刑罰過程中,根據罪犯提出的申訴或者其他信息,如果認為判決可能有錯誤,包括無罪判有罪、定性不當、量刑過重過輕的,也應當轉請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收到執行機關認為判決有錯誤要求重新處理的意見或者罪犯的申訴後,應當認真進行審查。經審查人民法院認為執行機關反映的意見正確,罪犯的申訴有理的,應當對案件重新進行審判;人民檢察院認為原判確有錯誤的,應當決定提起抗訴,但是在新判決、裁定沒有作出之前,原判不能停止執行。經審查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原判正確,申訴無理的,可以駁回申訴,並將審查結果書面通知監獄等執行機關和申訴人。
D. 淺談如何做好控告申訴檢察工作
一、思想解放、領導重視,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重要前提
任何工作要取得好的成績,與領導的重視是分不開的,控申舉報工作也不例外。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領導幹部重視這項工作,思想解放,真抓實干,幹警心中就有主心骨,精神就會受到鼓舞,力量就會有了源泉。反之,幹警在工作中就會失去方向,沒有信心,干勁就會不足。領導重視,要做到三個到位:一是要認識到位。控申舉報工作內容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控申工作既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組成部分,又是法律監督與群眾監督的橋梁,具有與其它檢察業務同等重要的作用;二是支持到位。要從人力與財力上給予支持,從人力上說,要配備辦案經驗較豐富、文化程度較高、辦事能力較強的幹警,「老中青」三結合,人員得以合理搭配。從財力上說,要多向控申部門傾斜,改善辦公和辦案條件,使之有一個較為寬松的辦案環境;三是關心到位。鼓勵支持幹警多辦案、辦「特案」,排除其在辦案中遇到的阻力、干擾和困難,經常問寒問曖,關心其個人和家庭生活。領導重視,思想解放,做好控申工作就有了重要前提。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幹警素質,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重要基礎
控申科幹警直接面對群眾,經常接觸群眾的控告、舉報材料,涉及的法律范圍廣泛。當前,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日趨細化,人才技能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新事物新情況的不斷涌現。因此,這就要求控申部門的幹警必須要有較高的政治業務素質。幹警的政治業務素質高,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集體力量的最大化。
提高幹警素質,必須強化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採取不同的方法讓其自覺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學習政治理論,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把握好工作方向;學習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不斷適用新時代檢察工作的要求和發展。同時,要提高辦案效率,達到最佳的辦案效果,還必須培養較為專業的控申舉報工作人才。根據不同幹警的特點,有目的地由其承辦一個類型的案件,如辦理刑事賠償案件或刑事申訴案件,從而培養一批能辦理不同類型案件的人才。
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管理,否則再好的隊伍也可能變質。隊伍管理,必須要有先進的管理手段才會行之有效。首先,從思想上予以引導,強化幹警樹立「窗口」意識、服務意識、監督意識和全局意識;其次,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幹警的行為。
三、健全規章制度、狠抓貫徹落實,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重要條件
建立健全控申舉報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是現代化、科學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開展好控申舉報工作之必須,它不僅可以規范幹警的行為,還可以提高辦案的效率,達到最佳的辦案的效果,從而促進幹警不斷改進工作,爭先創優。
我院控申部門制定了《檢察長接待日制度》、《首辦責任制實施辦法》和《點名接待》等規章制度,控申舉報工作有規可循、有章可遵,為控申舉報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健全控申舉報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還必須狠抓制度的落實。制定得再好的規章制度,如果得不到貫徹落實,也只是一紙空文。貫徹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其主要的方法有:一是讓幹警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與修改,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有利於幹警深刻理解建立該規章制度的目的;考試大網站整理二是組織幹警學習,讓其熟知現有各項規章制度的內容,明確其具體要求,從而把健全和貫徹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四、端正辦案思想、提高辦案效率,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關鍵環節
辦案不但是控申檢察部門的一項重要業務工作,也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更是控申舉報工作的靈魂。因此,控申幹警要以辦案為中心,主動端正辦案思想,提高辦案效率,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工作中要做到:第一,必須樹立大局觀念,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辦案原則,正確對待作出改變決定和決定賠償的案件。充分認識到對確有錯誤的案件作出改變決定和決定賠償,不僅是維護了法律的公正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會損害檢察機關的聲譽,而且還有利於樹立檢察機關的形象。第二,在辦理控申舉報案件時,不但要重視辦案質量,也要注重辦案效果,把提高辦案質量作為控申檢察工作的生命線。對被舉報、被控告人查清確實不存在舉報、控告的情況時,應做好相關的解釋工作,消除檢察機關的調查對被舉報、被控告人造成的影響,做好法制宣傳,並及時向當事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第三,加強部門合作,對不屬於檢察機關管轄的信訪案件在移交其他部門後,要繼續跟蹤、監督,確保案件得以解決;對屬於多個部門管轄的信訪案件,可由檢察機關牽頭,進行協商解決,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E. 申訴和申述有什麼區別
申述通常用於日常生活和商務,申訴偏更向於法律。
1、從語義方面來說:申述著重強調詳細陳述,訴說,指對某件事情進行全面詳細的闡述;而申訴意思為向處理機關或上級機關提出自己的意見。
2、從對象來說:申述對象可能為同事朋友夥伴等等;申訴對象常常是向上級或上屬機關。
3、從應用場景來說:申述一般用於日常生活和商務合作中,比如商務合作中的溝通交流,指詳細的闡述和訴說一些事情。
申訴用作法律名詞,訴訟當事人或其他有關公民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時,依法向法院或者檢察機關提出重新處理的要求。
(5)監督方申訴擴展閱讀:
訴訟上的申訴,是指當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屬或者知道案件情況的其他公民,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有錯誤,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要求依法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非訴訟上的申訴,是指公民或者企業事業等單位,因本身的合法權益問題不服行政部門的處理、處罰或紀律處分,而向該部門或其上級機關提出要求重新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訴訟上的申訴,申訴人申訴時,可以請律師給予幫助。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還可以請律師擔任代理人,代替申訴人申訴。對於非訴訟上的申訴,如果屬於經濟合同糾紛或者傷害賠償等民事范圍的問題,可用調解和仲裁方法解決的。
申訴-網路
申述-網路
F. 向檢察院偵查監督處申請對公安局違法撤案進行偵查監督的申訴狀範文
本人是檢察機關的,抄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寫申訴狀根本不需要什麼格式,只要把事情說清楚就可以了!
1,案情基本情況。
2,警方採取了什麼具體的偵查措施,最終作出了什麼決定?
3,你方認為警方撤案違法的依據是什麼,有何證據?在向檢方申訴前已經採取了哪些救濟措施?相關機關的答復是什麼?
向檢方申訴時,一般由控告申訴部門出面接待,然後再轉交給偵查監督部門辦理。
G. 申述和申訴什麼意思
申訴的復意思:
指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制對相關法律事實提出自己的要求或是解釋。
訴訟上的申訴,是指當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屬或者知道案件情況的其他公民,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有錯誤,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要求依法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非訴訟上的申訴,是指公民或者企業事業等單位,因本身的合法權益問題不服行政部門的處理、處罰或紀律處分,而向該部門或其上級機關提出要求重新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拓展資料:
訴訟上的申訴,申訴人申訴時,可以請律師給予幫助。
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還可以請律師擔任代理人,代替申訴人申訴。
對於非訴訟上的申訴,如果屬於經濟合同糾紛或者傷害賠償等民事范圍的問題,可用調解和仲裁方法解決的,依據律師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訴人可以委託律師擔任其代理人;對於其他問題的申訴,律師只能代寫申訴書和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見,卻不能接受委託而擔任代理人。
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H. 怎樣改善中國現有的監督以及申訴制度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但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和不足:監督機構之間尚未形成有序的關聯結構,監督主體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在監督范圍上過窄、監督對象上缺乏制衡性,在監督手段和監督方式上效果差,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應有的透明度,未能充分保障社會的知情權。針對這些問題,作者探索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建設我國行政法制監督機制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行政法制 監督 健全 完善 以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已經寫入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成為全國人民為之奮斗和追求的目標。要實現以法治國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依法行政,重點在依法行政,難點也在依法行政。這是因為:一方面,行政機關擔負著依法管理國家事物、經濟和 文化 事業、社會事物的繁重任務,是國家權利中最活躍、最普遍的權利。另一方面,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最需要控制而又最難以控制的權利。因此,要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就必須加強對行政機關的法制監督,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行政法制監督制度。 一、我國行政法制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第一、監督機構之間尚未形成有序的關聯結構。行政法制監督制度的權力配置整體安排不合理,相互之間缺乏應有的配合溝通和有機協調,或推諉謙讓或重復監督,使監督工作難以真正落實,影響了行政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權利機關監督、內部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力量對比不合理,不協調一致,未能真正形成監督合力,在體制設計上有所欠缺。無論是人大監督、政黨監督,還是監察、審計監督等,由於分散的監督,主體在隸屬關繫上自然是受多重領導的制約。權力機關監督停留在形式上,沒有切實可行的配套監督制,難以發揮相應的監督作用。 第二,監督主體缺乏應有的獨立性。權力機關的監督表面看獨立性 雖然很強,但實際上還是被一些因素所左右,未能真正的獨立行使監督權力,僅能靠人大會議及人大常委會的事後監督。對行政機關的真正的彈劾,罷免、質詢等權力行使不夠,由於實行的集體領導制,因而監督工作不能落實到人而切實可行。司法監督還需完善,雖然憲法和訴訟法都規定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機,不受任何干涉。但實際上司法獨立未真正實現,司法機關的人、財、物沒有獨立於政府,造成了司法的附性,作為社會最後的救濟權力和公平正義象徵的司法權也未得到人們的充分信任。 第三、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應有的透明度,未能充分保障社會的知情權。監督部門對行政的監督在立法上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操作程序,未能形成制度化、具體化。一是一些重要的規范如《國家公務員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行為監督法》、《人民監督法》等未能推出,使一些重大的監督活動缺乏法律依據,無所適從;二是既有的一些監督規則措辭籠統,缺乏清晰明確的標准和可供操作的細則,使監督主體難以准確裁量和及時查糾被監督對象的越軌、違法行為。而且公開的程度也不夠,往往採用「暗箱操作」。 二、健全和完善我國現代的行政法制監督機制 (一)構建和完善行政法制監督制度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 法制化原則。它是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權力的確立及行使,都應有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這也是行政法制監督走向法制化程序化的一個重要前提。 第二, 公開性原則。沒有公開性而談民主監督是可笑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沒有公開性或者公開性不強,只能給專制政治和干擾監督活動者有隙可乘。盡快完善國家公務員財產申報和稽核制度,強制規定公職人員定期將財產向指定的國家機關申報,如有不申報或申報不實者,給予相應的制裁;強化對政府重點部門、重點行業的監督,實行招標公開、項目公開、決策公開、審批公開、程序公開;採取切實措施,大力推進社會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公開化進程等等。 第三, 科學高效原則。行政法制監督的機制設施應體現科學原則,具體表現在機制合理,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統一協調,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動態連貫,機制精簡節約。同時,行政法制監督也應體現高效原則,既是說監督主體要根據得到的有關信息,及時組織調查研究,發現並查明可能導致或已經導致違法失職行為產生的原因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實施監督,迅速消除其原因和條件,避免和糾正因此而產生的違法失職行為。 (二)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國現代的行政法制監督機制 首先,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需要從體制上重新進行調整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在監督體制中的領頭羊作用,根據我國憲法,權力機關對行政的監督是根本的監督,應該在人大內部設立一個專門行使監督職能的監督委員會,統一領導和協調社會各監督主體的工作。鑒於我國目前權力機關的監督缺乏具體操作手段,而且權力機關監督的力量不是十分明顯,借鑒國外成功的監察專員模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議設立人大監察專員制度。 第二,實行司法獨立。司法獨立的基本含義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司法機關獨立於行政機關(在美國還獨立於立法機關)而存在,並自主地開展工作;二是司法機關極其司法官員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活動中所發表的言論及其所作出的行為不受追究,以便有效地保障司法權的行使。司法獨立是一項為現代法治國家普遍確立的基本法侓准則。可以說,沒有司法獨立,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司法機關在行使監督制約行政機關的權力時,更需要司法的獨立。當然,這有待於我國的司法制度改革。使司法監督主體在人、財、物等方面相對獨立於行政系統。 第三,擴大監督范圍。有必要將所有的抽象行政行為處於全方位的監督之下,將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范圍擴及全部抽象行政行為。在加強對羈束裁量行政行為的監督時,還要多加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的監督,這也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理論在行政法制監督中的具體體現。同時,要著重創制對行政工作機關、中高級領導幹部特別是「第一把手」、對失職行政、下級行政機關和公務員對上級行政機關及領導幹部監督制度,同級不相隸屬行政機關公務員互相監督制度,對監督機制進行調整,盡可能達到監督均衡。當然這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不可能有絕對的均衡,在不同的時期也應突出監督重點,不能平均用力,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非重點對象的日常監督。 第四、建立廣泛而普遍的一般行政監督。為了加強上級政府的監督,應加強一般行政監督,即上下級政府的法制監督。政府的法制監督是一種對全部行政行為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監督而且有行政強制性的監督,可以通過首長監督、上下級政府監督、政府各部門監督而實現。事中、事後監督而且有行政強制性和權威性,通過首長監督、上下級政府監督、政府各部門監督而實現。為增強監督責任心,可設立行政失察責任制,在監督中有過錯的,應予行政處理。 第五、完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我國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在立法上已逐步向法制化制度化發展,但其監督地位還有待於提高。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在實踐中需要相對獨立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監督。把這兩個部門置於政府內部,其人、財、物、權歸同級政府控制,故很難有效的對本地區和本部門的案件作出強有力的監督,對於所屬地區的首長更是無法實施監督,無法真正處於監督的地位。鑒於我國的情況,可以將審計機關移交人大設立,只對人大負責,才能真正做到審計獨立,充分發揮審計在防止官員為腐敗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同時,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部門應明確監督權責,建立監督責任制。這是監督主體內部自我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對監督主體,我們在賦予其權力時,應明確其應有的職責,使權責統一。而且也應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部門監督的程序。監督工作的實施應依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不得越權監督,越出職權范圍監督。監督的程序化要求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部門在監督過程中依法進行,但並非一味要求一定要找到一套步驟相連的做法。 第六,新聞監督的立法應提上議程,社會對新聞立法早有提議,新聞監督作為獨立於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種權力,具有廣泛性、公開性、權威性、及時性、後果嚴厲性、渠道暢通等優點,是一種有極大影響力而靈活的監督力量。當然,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公正性應作監控,以保證新聞的有法可依,大膽的客觀公正的監督。 第七,建立渠道暢通的公民監督方式,在行政公開、行政聽證的條件下,公民的信訪、舉報、檢舉等制度應及時完善,使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檢舉權難以切實行使。與以上監督機制相配套,在具體運作上,我們針對監督機制,還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人員遴選機制和激勵機制。監督人員應具備嚴格的條件,具有專門的知識、經驗和品德,並經選舉推薦產生,專職地實施監督,不得實行其它職務。同時,在監督人員的工資、獎金、退休金及家庭安全方面應予以切實保障。 總之,健全行政法制監督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還要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監督工作極為重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出台了《黨內監督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正在制定實行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的監督法以及行政監督法規。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行政法制監督制度必將進一步完善,人民期盼建立的民主、法制、高效和廉潔的政府也一定會實現。
I. 申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審理後人民法院的處理方法
人民來法院按照審判源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1.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性准確,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用裁定駁回申訴或抗訴,維持原判。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犯罪事實沒有錯誤,但是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撤銷原判,予以改判。
3.應當對被告人實行數罪並罰的案件,原判決、裁定沒有分別定罪判刑的,應當撤銷原判,重新定罪判刑,並決定執行的刑罰。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5.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經再審仍然無法查清,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