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市場監管搶

市場監管搶

發布時間: 2020-12-17 11:07:35

1. 外地購買二手車如何上戶

在外地買二手車,過戶手續包括遷出和遷入兩個流程。

(1)市場監管搶擴展閱讀:

國產車入戶所需資料

1.機動車登記表和數據採集表;

2.車主證明(單位證明或居民身份證、戶口簿正本及復印件);

3.車輛檢測單;

4.機動車被盜、搶電腦查車回執;

5。公有小型客車需定編證;

6.小車、摩托車需刑偵驗車單;

7.臨時號牌或者運輸單;

8.附加費繳費憑證及收據復印件;

9.車輛彩色照片4張;

10.車輛出廠合格證及購車發票(購車發票需包括如下內容:組織機構代碼證號、身份證號、車型、廠牌型號、產地、合格證號、發動機號、車架號、價格、銷貨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識別號、開戶銀行帳號,並加蓋當地工商部門驗證章);

11.公司營業執照、單位組織代碼證書復印件。

2. 北京二手車市場哪個好求推薦。

北京二手車市場推薦:北京花鄉二手車市場、北辰亞運村汽車市場二手車交易區、海德精品二手車展廳、北京歐德寶國際汽車城、北京市東方舊機動車交易市場。

1、北京花鄉二手車市場

北京花鄉二手車市場(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位於北京市南四環花鄉橋西北側。以舊車為主,新車為輔,兼搞配件、檢測、修理、裝飾等汽車服務的大型綜合性汽車市場。

5、北京市東方舊機動車交易市場

位於北京朝陽區姚家園路甲1號東方基業國際汽車城,在這里,事故車,泡水車,盜搶車這樣的車輛,正規商戶基本是不會購入買賣的,雖然價格低,但是砸在手裡的風險極大,而且現在花鄉市場對這類行為的打擊與管控是非常嚴格的,所以,如果是在這里正規的商戶購買車輛,對於這點還是可以比較放心的。

選購二手車注意:

1、車牌是鑒別二手車的手段之一:其實車牌是一個關鍵的辨別點,我們首先要看車牌是不是十分的干凈。為的就是看原車主對於自己的汽車是不是很在意,車牌如果不幹凈的話,起碼是經常跑長途,有劃痕很可能是出過事故。


2、出場銘牌也是主要檢查對象:要看出廠的銘牌,因為這是確認這輛車的排量和生產日期的重要依據,再同時大家要注意的是如果銘牌有擰過的痕跡,或者是有劃傷,那麼這款汽車很可能是事故車。

3.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到處搶奪老百姓私有財產違法

如果你認為它侵害了你的利益,你可以去法院行政訴訟。

4. 現在有很多那種看視頻賺錢的軟體都是騙人的,這樣的情況要去哪裡投訴

看視頻賺錢是真的嗎?
寫回答有獎勵共52個回答

hu2014123
2020-09-07 關注我不會內讓你失望

關注
看視頻賺錢容不是真的。所謂「賺錢」的平台,大多含有大量廣告和八卦、獵奇信息,平台用這些垃圾內容獲取點擊量,賺取利益。

一些地方已開始專項整治,應倒逼平台加強審核。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各類APP上的涉嫌賭博、打色情擦邊球等內容,不符合現行監管規定,一旦發現將嚴肅查處。

(4)市場監管搶擴展閱讀

看視頻賺APP現狀:

目前一些地方已對「賺錢」APP進行整治。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約談趣頭條、惠頭條等曾宣稱「看新聞能賺錢」的資訊類平台,要求相關企業加強廣告發布前審查把關,杜絕發布虛假違法廣告;同時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此類玩手機、刷微信輕松賺錢的廣告,以免上當受騙。

對拉人頭發展下線這一現象仍缺少有效監管。鼓勵發展下線,使得老用戶、新用戶之間構成了上下層級,並以參加者本人直接和間接發展的下線人數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形成「金錢鏈」,部分模式與傳銷的構成要件相似。目前發展下線功能的APP有很多,監管機構應對此類行為進行規范。

5. 為了避免出現怠欲救援問題,沈陽發布電梯安全條例,對此你怎麼看

為了更好地防止出現拒不履行援救難題,《條例》要求,電梯轎廂維修保養企業理應制訂應急措施和援救應急預案,搶險救援電話理應維持24小時合理回復。收到電梯轎廂困人匯報後,電梯轎廂維修保養工作人員理應在三十分鍾內到達所維修保養電梯轎廂所在城市執行當場援救。違背之上要求的,電梯轎廂維修保養企業將被懲處一萬元之上十萬元下列處罰。

另外規定新電梯轎廂理應安裝具有運作主要參數收集、信息內容數據傳輸、全自動警報、即時語音通話等作用的物聯網技術電梯轎廂系統軟體,依照要求配置統一插口,並對市或是區,縣,市銷售市場監管單位對外開放。這一實際上非常好,大家住宅小區的電梯轎廂也不久改裝了這種作用,盡管帶了這一作用之後還附加了一堆電子廣告牌,可是我認為安全系數一下子擁有提高。例如能見到電梯轎廂經營的時間,高效率,安全性指數值這些信息內容。

6. 1280億元投資項目爛尾,市場巨大的「工業糧食」,為何企業紛紛折戩

我覺得主要和某些投機分子惡意跟風有關。

2020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公開回應各地晶元爛尾情況,表示將壓實各方責任,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僅兩天後,1在0月2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再度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回應。各地倉促上馬晶元項目的背後,折射出半導體行業的燥熱與盲目。兩部委回應後,引發二級市場震盪,多個晶元明星股股價集體下挫。多家媒體刊發評論文章,要給晶元行業降降溫,“別讓投機者鑽空子”

而某些投機分子,沒有真正做晶元的能力,也沒有投身晶元產業的決心,鑽政策的空子,騙取地方政府的投資,誤國誤民,其心可誅。 一些團隊,可能並不是要扛起晶元崛起的大旗,只是想找准國家政策風口,欺騙投資和經費。當下晶元投資熱潮成風,與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拚命搶項目有關。他們要麼被國外大公司高管坐鎮迷花了眼,要麼盲目接受一些沒有資歷的團隊,缺乏盡調和判斷,監管也不到位。

7. 當代國際銀行的發展趨勢及其特點。急,謝謝~~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及信息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當前世界各國金融業發展已明顯呈現以下十大特徵和趨勢:一是金融管制放鬆化;二是金融創新化;三是金融市場全球化;四是融資證券化;五是銀行經營國際化;六是銀行業務全能化;七是銀行資本集中化;八是金融業電子網路化;九是國際貨幣結構多元化;十是金融監管國際化。

一、金融管制放鬆化

20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國家普遍對利率實行管制,如制定存款利率最高限,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等等。雖然這些管制對穩定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80年代以後,這些早期形成的金融法規實際上已很難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金融管制對金融業的某些消極作用,也在相當程度上激發了西方各國金融創新的熱情。正是基於這一背景,西方國家紛紛掀起了以「自由化」為特徵的金融改革浪潮。首先是價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開匯率管制,取消證券交易中的固定傭金制度;其次是擴大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和經營權力,使其公平競爭;三是改革金融市場,放鬆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的限制,豐富金融工具和融資技術,加強和改善金融市場的管理;四是實行資本流動自由化,相繼放寬外國資本、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金融市場的限制,以及本國資本和金融機構進入國外市場的限制。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提出了新的金融改革方案,逐步放鬆對存貸利率的管制,力圖改革其舊的金融體制。1999年底,美國還頒布實施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該法案最終廢除了形成於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中的主要條款,消除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之間的行業壁壘;改革跨州銀行法,統一國內金融市場;允許工商企業對金融機構擁有更多的所有權,以此拓展金融機構的資本來源。在日本,放開利率的存款(包括大額定期存款、貨幣市場證券、大額存單和外匯存款等)在銀行和其他金融儲蓄機構吸收資金總額中的比重。從1989年起,日本對短期貸款基準利率的確定方法也進行了改革,以前主要根據貼現率確定基準利率,現在則考慮融資成本和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在逐步放開利率的同時,日本還對其銀行法第65號條款進行了改革,取消了銀行與其他金融服務業之間的行業限制。日本《1981年新銀行法》和修改後的《證券交易法》規定銀行可以經營公債,同時允許證券公司從事大額可轉讓存單的交易,允許其設立中期債券基金,並用這些基金開設現金管理賬戶。此外,證券公司還獲准向顧客發放以公債為擔保、不限用途的貸款。在英國,1986年10月27日,倫敦股票交易所允許外國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證券公司申請成為交易所會員,允許交易所以外的銀行或保險公司甚至外國公司100%地購買交易所會員的股票,此次改革被人們稱之為金融「大爆炸」,其核心就是利率的自由化和金融業務的自由化。在1985年,歐共體推出了「銀行業協調第二指令」的金融改革方案。該方案規定:一是歐共體成員國的金融機構在本國獲得營業執照以後,均可在其他成員國設立分支機構,經營母國所批準的諸如存款、租賃、參與股票發行、投資管理等廣泛的金融業務,而不考慮東道國的銀行是否允許經營這類業務。二是在對待非成員國金融機構方面,遵循對等原則,凡給予共同體銀行與本國金融機構同等待遇的非成員國,其銀行也可在歐共體獲得同等待遇。這一期間,許多發展中國家在「金融深化」理論的影響下也逐步實行了金融體制改革。例如,減少政府對金融的干預;實行商業銀行民營化;實行利率自由化;實行金融對外開放;放鬆金融管制等等。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些改革提高了金融效率,促進了金融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90年代以來,雖然先後出現了諸如墨西哥金融危機、巴林銀行倒閉及亞洲金融危機等惡性事件,一定程度上延緩或阻礙了金融自由化的進程,但從總體趨勢看,隨著美國、日本、歐共體等西方主要國家金融改革方案的實施和生效,以及各國金融監管水平的提高,各國金融發展必將滲入越來越多的市場化和國際化因素。

二、金融創新化

一般而言,金融創新主要體現於期權和期貨交易的發展,證券市場上大量新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的出現,以及銀行國際業務中貨幣和利率的互換、票據發行便利和遠期利率協議等新的交易技術和業務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初,金融創新主要是逃避金融控制和資本管制,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金融創新即是歐洲貨幣、歐洲債券和平行貸款。在70年代,金融創新與60年代卻有所不同,創新主要是轉嫁市場風險,浮動利率票據、貨幣遠期交易及金融期貨等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金融創新。到了80年代,金融創新的進程日益加快,至80年代中期,金融創新達到高潮。這一時期的金融創新主要是融資方式的創新。根據十國集團中央銀行研究小組的報告,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金融創新為票據發行便利、互換交易、期權交易和遠期利率協議,並被稱之為80年代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四大發明」。

9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仍在持續,西方國家普遍放鬆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管制,並為本國居民進入歐洲債券市場融資提供方便。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也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放鬆金融管制,使銀行和金融體系更加面向市場。金融業競爭激烈化,金融機構向客戶提供符合需要的優質服務,也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金融創新的發展。雖然1994年和1997年爆發了兩次金融危機,以及多次類似於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的巨額損失案例,但這些並不能也不應阻止世界各國的金融創新,目前只是到了必須對金融創新的各種工具和方式進行規范和管理的時候了。

三、金融市場全球化

金融市場全球化是指由於科技進步、金融創新及金融管理的自由化,使得各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緊密連接,逐步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伴隨金融的自由化,發達國家為了減少競爭成本、降低與防範投資風險,不斷開拓金融市場,尋求新的金融交易方式。在此背景下,許多發展中國家也積極投入到更加開放和統一的金融市場的發展潮流中,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市場相互聯結,構成全球化的金融市場運作體系,從而在時間和空間上縮短了國際金融市場的距離,實現24小時不間斷營業。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東歐轉型國家,為了加速發展本國經濟,實施趕超戰略,不得不「打開門戶」融入國際經濟、金融大循環,由此而產生了大批新興的金融市場。目前,香港、新加坡、巴林、巴拿馬、開曼群島等地都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離岸金融市場。而且,這些離岸金融市場已成了「二級批發市場」和「中轉站」。離岸金融市場不但促進了各國之間多邊信貸關系和貨幣信用制度的日益發展,使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趨勢日益增強;而且還可以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借貸資金的流入,以增加本國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盈餘,提高本國國際金融業務的技術水平,不斷適應金融市場國際化發展的客觀需要。

應該說,金融市場全球化既給世界經濟和金融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了全球性的金融活動,方便了國際投資,有利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特別是各國金融市場聯系越密切,相互依賴程度就越加深,只要某一金融市場發生動盪,就會迅速地影響或波及到其他金融市場,引起不同金融市場的聯動效應。因此,這種潛在的金融風險無疑對各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與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

四、融資證券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融資證券化」特徵,即融資由銀行貸款轉向具有流動性的債務工具,籌資者除向銀行貸款外,更多的是通過發行各種有價證券、股票及其他商業票據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直接向國際社會籌集資金,資金供應者在購進債券、票據後也可以隨時把擁有的債權售出,轉換為資金或其他資產。融資證券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證券化,即不斷通過創新金融工具籌措資金;二是金融體系的證券化,指通過銀行和金融機構借款的比重下降,而通過發行對第三方轉讓的金融工具的比重相對提高,即所謂資金的「非中介化」或「脫媒」現象。

80年代以前,國際信貸是國際融資的主要方式,大大超過國際債券籌資額。80年代以後,國際債券的地位逐年上升。1981—1988年國際債券占國際籌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6.4%、42.4%、48.2%、45.3%、58.9%、70.9%、59.02%、62.8%。U85年國際債券在國際籌資總額中所佔比重首次超過國際信貸,此後國際債券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目前這一比重已大體維持在70%左右。

在美國,融資證券化表現得最為顯著,幾乎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並成為投資銀行業新的角逐領域。首先,銀行將其資產證券化,即將其應收賬款或放款等較不具流動性的債權資產匯成一組,出售給第三者以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截至1988年末,銀行證券化的抵押貸款已達7700億美元。到1990年底,全美抵押貸款的1/3都已證券化;從1983—1990年,美國貸款銷售由270億美元上升到1900億美元。銀行資產的證券化,既減少了信用風險,也提高了資本資產比率。因此,它是大銀行利用自身優勢,將傳統借貸市場與證券市場有機結合的成功嘗試。其次,非金融企業籌資證券化,大企業在金融市場上發行債券或商業票據籌集資金。從1984—1989年,美國債券籌資額占籌資總額的比例依次為41%、55.7%、69.2%、82.3%、65.8%、63%。1990年以後,債券籌資無一例外地超過信貸籌資。在證券化進程中,商業票據的發行部分取代了銀行對公司的短期信貸。1995年美國非金融公司通過發行商業票據籌集的資金與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基本持平。

近20年來,國際融資證券化促進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相對而言,國際債券市場的發展要快於股票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國際浮動利率債券的發行,它已成為當前國際融資中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方式,不僅促進了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而且還刺激了各國的經濟增長。

五、銀行經營國際化

自80年代以來,金融管理的放鬆、銀行經營風險的加大、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全能制銀行的興起以及跨國結算體系的發展,無一例外地導致了銀行經營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快。銀行經營跨國界發展,不但加速了國際資本流動及新的金融工具和技術的廣泛運用,而且加速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進程。

整個80年代,世界各大銀行都致力於在世界各大洲、各個國家廣設辦事處、代表處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屬行以及附屬的金融機構,甚至建立非金融性質的分支機構,並與其他銀行組成合資銀行或國際銀行集團。在此方面,日本銀行的海外擴張的確是引人注目的。據統計,1983—1989年,國際銀行業資產從22330億美元增加到51392億美元,其中日本銀行的資產從4750億美元增加到19672億美元,增幅達330%,已佔到所有資產的38.3%;而美國的銀行資產從6080億美元增加到7274億美元,增幅只達19.6%,比重也僅佔14%。

到90年代初,發達國家、亞洲新興工業國家以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大銀行,紛紛在其他國家廣設分支機構,以壯大自身力量。例如,美國花旗銀行在6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35個分行。在韓國,截至1990年底,外國銀行分行已達67家,外國銀行設立的辦事處也有60多家。有關資料顯示:僅1992年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大銀行中,境外資產平均比例達36%的銀行就有25家,達27%的約50家,佔19%的約100家,而且越是大銀行,境外資產比例就越高,境外業務量也越大。

90年代以來,銀行經營國際化進一步向全球化發展,並逐漸形成銀行國際業務與國內業務的合理分工,即大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競爭,中小銀行則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發展。即使在同一個集團內部,不同機構之間也有類似的「分工」。當然,這種分工並沒有嚴格的界線,更沒有切斷資產在國內和國外之間的流動。應該說,隨著墨西哥和亞洲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漸淡化或消除,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各國金融業將不斷開拓新的國際業務領域,跨國銀行將對其海外融資結構進行必要的整合,減少傳統貿易融資業務,增加投資銀行業務;同時,必將增加其表外業務比重,提供東道國不能提供的服務,進一步推進金融國際化的進程。

六、銀行業務全能化

80年代初,世界各國銀行業限制逐步取消,銀行業務全能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具體表現在:首先,放寬銀行業務經營范圍的限制。由於融資債券化搶佔了銀行的大部分存貸業務,因此從80年代開始,西方各國陸續允許所有金融機構均可參加證券交易。例如,美國於1980年就允許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的業務可以適當交叉;1984年允許不是聯邦儲備系統會員銀行的中小銀行可以從事證券業務;1987年允許銀行控股公司可以包銷地方債券、商業票據的抵押證券;1989年,又批准花旗、大通、摩根等五家銀行包銷企業債券和企業股票。這些無疑打破了美國銀行法禁止銀行經營證券業務的規定,使銀行業務向全能化邁進了一大步。在日本,自1983年以後,允許商業銀行從事買賣國債業務3銀行還積極、涉足於個人零售貸款業務領域。90年代以來,銀行表外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銀行與保險的一體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去年年底,美國總統柯林頓批准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這無疑會給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一場更為深刻的「金融革命」。該法案取消了銀行、證券、保險業之間的界限,允許金融機構同時經營多種業務,以形成「金融百貨公司」或「金融超級市場」。其次,從70年代開始,由於市場利率的日益攀升,企業融資出現了非銀行化趨勢。在此背景下,美國於1980年決定在7年內取消利率上限管制。隨後,加拿大、西德、日本等相繼取消了銀行存款利率限制。第三,解除外匯管制,促進資本自由流動,增強本國銀行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競爭。英國在70年代末取消了外匯管制;在80年代,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國也逐步取消了外匯管制。第四,放寬其他各項金融限制,方便本國銀行進入外國市場和外國銀行進入本國市場。西方各國基本上取消了國與國之間對金融機構活動范圍的限制。1986年,英國展開了一場金融業大改革,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准許銀行收購證券公司,倫敦證券交易所取消了最低手續費的限制,取消經紀商和批發商的區別等;西德則於1985年宣布取消了本國居民購買外國證券的限制和購買境外馬克的限制,並從1989年起免徵外國居民利息預扣稅,等等。

由此可見,金融業由「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專業化模式向「綜合經營、綜合管理」全能化模式的發展已成為當今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流。

七、銀行資本集中化

8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金融管制的逐步放鬆,各國銀行迅速展開了世界范圍內的激烈競爭。這不僅導致了銀行收益率的下降,銀行資本/資產比率的偏低,也導致了世界各國銀行業的相互兼並。有關資料顯示:80年代美國平均每年銀行兼並數為300多起,是70年代的2倍、60年代的3倍,許多大銀行甚至也紛紛走上了聯合的道路090年代以來,這種銀行兼並、聯合的勢頭日益迅猛,並呈現出「兼並銀行數量多、強強合並規模大」的特點。

在美國,1995年全美有逾1000家銀行加入了合並行列,大大超過了上年550家的銀行合並數。1996年11月20日,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與漢華銀行合並組成大通曼哈頓銀行公司31998年3月4日,美國富利金融集團宣布以160億美元的價格兼並波士頓銀行。4月6日,美國花旗銀行的控股公司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合並為花旗集團。這項合並金額高達726億美元。1998年上半年,美國公司並購總值就已達9310億美元,並高於1997年全年並購總額。在歐洲,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入和歐元的啟動,為銀行業的兼並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從而出現了一系列兼並活動,如瑞士銀行與瑞士聯合銀行、德國的巴伐利亞聯合銀行與裕寶銀行之間、德意志銀行與德累斯頓銀行之間、義大利的嘉利堡倫巴地儲蓄銀行與安寶信銀行之間以及法國國民銀行與興業銀行和巴黎銀行之間的合並等。1998年,歐洲全年並購交易總額已達8590億美元。在歐洲單一貨幣的推動下,1999年第一季度的並購交易總額就已高達4680億美元。在日本,銀行間的並購則成為解決銀行不良債權、保持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一種手段。1995年3月8日日本東京銀行與三菱銀行宣布合並,成立東京三菱銀行。1998年5月13日,日本最大的證券行野村證券與日本興業銀行宣布結盟。不久,富士銀行與第一勸業銀行宣布組成一家新的信託銀行。

在發展中國家,銀行業也紛紛展開並購活動,並掀起了一股熱潮。發展中國家銀行從事並購業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其發展速度卻相當迅猛,特別是在東盟諸國。據不完全統計,從1997年初到1998年6月,發展中國家銀行業並購數目已達200多家,並購資產合計已超過3000多億美元,涉及亞洲、拉丁美洲和東歐等20多個發展中國家。

90年代以來,銀行並購活動將銀行資本的國際集中化程度再次推上了新的高度。如今,跨國銀行已成為市場經營主體和金融巨人。它既向全球吸收資金,又向全球貸放資金,成為貨幣和資本國際流動的主要承擔者。由此可見,這些活動無疑會有力地促進銀行業務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化方向發展。

八、金融業電子網路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金融服務電子網路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進入90年代,國際金融領域中的電子化、自動化、現代化的金融服務系統基本全面形成,銀行活動將先進的電子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存款、提款、轉賬、匯兌、查賬、交換、控制、金融買賣交易和咨詢等金融服務領域,並將銀行和客戶、銀行與銀行、客戶與客戶聯結成一個電子網路。

伴隨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無論發達國家,抑或發展中國家,都在加緊實現金融系統的電子網路化,網路銀行也應運而生,並成為世界金融發展的基本趨勢。這一趨勢的成因主要是:其一,全球性金融的激烈競爭,西方各國銀行都將以優良而高效的電子化服務來爭取客戶,參與競爭,開拓業務。其二,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為銀行實現電子化、自動化、網路化服務成為可能。其三,電子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聯結紐帶,成為實現全球晝夜24小時進行金融活動的重要工具。這些因素的有力結合,使得全球金融一體化深深地依賴金融服務電子網路化的發展,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各國金融業電子網路化的時代特徵。

九、國際貨幣結構多元化

從金本位到1945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工;從60年代美國在西方經濟中的地位日趨下降,到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反映了國際貨幣體系日益趨向多元化格局的發展歷程。90年代以前,國際貨幣體系呈現「美元為主、日元和馬克為輔」的國際貨幣格局;90年代以後,美元地位有所削弱,日元和德國馬克的地位則不斷增強,從而形成了美元、日元和馬克三幣並重的多元化國際貨幣格局。

這一格局的產生主要在於:其一,除美元以外,日元和馬克是在世界貿易和金融活動中使用最多的貨幣。1988年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總額的貨幣構成,美元為65%,德國馬克為16.2%,日元為7.2%。截至1988年底的5年內,各國外匯儲備總額增長48%,其中美元增長34%,而日元增長1.28倍,德國馬克增長1.18倍。在1983一1988年期間,24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債權中,美元所佔比例已從75.7%下降到57.8%,馬克從6.4%上升到10.1%,而日元卻從3.4%上升至10.7%。其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為了防範和避免市場的波動風險,在貨幣的選擇使用中,特別是各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上,美元、日元、馬克三幣優化搭配組合的戰略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國際銀行貸款總額中,美元雖佔53%,但日元卻已佔13%。從區域來看,在印尼、馬來西亞的外債中日元已佔30%,而泰國已佔40%。馬克在歐洲貨幣體系的一籃子貨幣—歐洲貨幣單位分配比例已佔34.93%。馬克在外匯市場交易和金融業務中的比重已超過30%,成為外匯市場上僅次於美元的重要貨幣;馬克作為投資貨幣的規模也日趨擴大。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無論從國際貿易結算手段講,還是從儲備貨幣講,歐元都將成為美元強勁的競爭對手。盡管目前歐元一路走軟,但它必將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儲備貨幣之一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伴隨歐洲共同體的一體化進程,歐元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歐元最終成為歐盟單一貨幣之後,歐元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必將有所增大,而美元的主導地位將會相應有所削弱。可見,一個以美元、歐元、日元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國際貨幣結構正在形成。

十、金融監管國際化

80年代以來、世界金融業的創新與發展呈現出蓬勃之勢,而銀行資本/資產比率卻不斷下降,金融風險與日俱增。如何做到既不影響創新、效率和市場發展,又能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無疑是各國金融監管當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1988年,西方十國集團及盧森堡、瑞士的中央銀行代表,在巴塞爾共同簽署了「關於統一國際銀行的資本計算和資本標準的協議」(筒稱巴塞爾協議)。該協議對資本充足性比率、資本內涵的概念、風險加權的計算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自該協議通過以來,西方主要國家的銀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資本/資產比率。實力較差的銀行通過銷售貸款和減少信貸來提高資本/資產比率,而實力較強的銀行則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增加資本,以提高資本/資產比率。該協議的明顯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抑制了銀行增加資產的沖動;二是促使各國政府去監督銀行而不是靠對銀行的經營活動施加種種限制去控制它們。

在證券業的國際監管方面,自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市暴跌引起全球證券市場連鎖反應以來,西方各主要國家除了加強對國內證券市場的監管外,也開始注意到了證券市場監管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對證券市場

8. 商標注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保密措施

對於企業而言,商標關乎未來企業的長遠發展,因而需要對商標或者是相關創意內容進行保密措施,避免被搶注。

2、商標查詢

當前而言,每天的商標申請量幾乎都是成千上萬,而很多文字商標幾乎被注冊了個遍,同時一些簡單容易的商標也早早被人注冊,為了能夠在商標注冊的時候通過,那麼商標查詢就非常重要了。

3、擴展類別

在注冊商標的過程中,除了自己的核心類別為,盡量再相關的類別上也進行注冊,這樣的話,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商標,同時也能夠為未來企業的發展擴展類別打下基礎。

4、組合商標注冊

在注冊商標的過程中,可以將文字、圖形等商標分開注冊,這樣能夠最大化的化解風險,提高注冊商標的准確率,防止了注冊商標的時候,由於某部分不滿足需求而導致商標被駁回的情況出現。

(8)市場監管搶擴展閱讀

訂立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應遵循以下原則:

合同當事人平等自願原則;合同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誠實信用原則;訂立、履行合同應依法的原則。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應包含以下內容:

許可人與被許可人的名稱、地址;許可使用的授權范圍和種類;商品質量保證條款;許可人有關的權利保證條款;合同中止和解除條件;

商標使用許可費數額和支付辦法;違約責任;法律適用及爭議解決方式;合同生效日期和簽約日期、地點;簽章;其他約定條款。

國家工商局為規范商標使用許可行為,曾制定、印發《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辦法》並在該辦法中擬制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示範文本,其中規定,此類合同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許可使用的商標及其注冊證號;許可使用的商品范圍;許可使用的期限;許可使用商標標識提供方式;質量監督條款;在使用許可人注冊商標的商品上標明被許可人的名稱和商品產地的條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標注冊

9. 如何讀懂市場情緒

讀懂市場情緒!

今天早上我們簡單的說了一下投資者情緒鍾擺,這是霍華德馬克思的理論,他說投資者的情緒,總在極度樂觀和極度悲觀之間不斷的擺動,而在均衡的位置停留很久。

一個像樣的投資者心理周期應該有這么幾個過程。

1,市場上漲,投資者逐漸樂觀。

2,每次操作都在賺錢,得到市場的獎勵,刺激了信心,

3,偶爾失誤賠錢,等一段時間之後,都會證明,只要拿住了都會賺錢。這就是在懲罰做空,而獎勵做多。

4、試了幾把之後,發現確實可以賺到錢,於是信心膨脹,不斷的拿更多的錢進入市場。

5、所有人都看多,情緒相互裹挾,互相壯膽,市場越漲越快。投資者都在搶著上車。

6、當所有該買的買入了,不該買的也都買入了之後,市場就沒有上漲動力,早期買入的開始獲利離場,由於大家都買入了,場外的後援不多,所以價格出現了下跌,投資者信心開始被打擊。

7、快速下跌,跌破成本,投資者被套牢。心態開始沮喪,但仍然盼著市場回頭。

8、虧損超過10%,這時候猶豫到底要不要賣出,想通的割肉,開始反手做空,讓下跌更快,想不通的在猶豫之間,虧損就擴大到20%,這時候就很踏實了。

9、虧損達到30%,心態已經極度崩潰,已經連賬戶都懶得看了,而之前斷臂求生的投資者,則開始風險規避過度,把自己倖存的資金,買入債券等安全等級很高的資產。

10、市場觸底,沒人談論股票,都覺得未來經濟即將完蛋。

11、當該賣的都賣完了,市場最不堅定的投資者都被清洗一空,市場開始重新恢復上漲,投資者逐漸樂觀,返回了過程1的循環。

這個周期,在市場中永遠不停轉動,投資者對市場的認知,放大了股市的波動。總是從貪婪走到恐懼,從風險承受走向風險規避。

10. 美國監管層為什麼想Dish成為5G市場「攪屎棍」的角色

第一階段(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

先通過共享鐵塔和衛星回傳,快速建成一張全國性覆蓋的700MHzNB-IoT網路。

原因有兩點:

一,Dish認為,NB-IoT是公認的「全球廣域物聯網網路的首選」,且可平滑演進到5G,搶占物聯網大蛋糕。

二,美國FCC規定手握頻譜資源的運營商不能「占坑不拉」,Dish擁有包含700MHz黃金頻段頻譜資源,必須在2020年3月前建成一張覆蓋率達70%的網路。

這家衛星電視服務提供商將如何搶灘物聯網時代?

盡管Dish並未對外公布具體建網方案,不過,結合一份Dish內部的《基站設計規劃圖》和其向美國FCC提交的文件,再發揮一點想像力,不難推斷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也值得深思的5G部署計劃。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