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污染治理設施監管平台

污染治理設施監管平台

發布時間: 2020-12-15 17:41:01

① 保護海洋的措施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近年來,對海洋環境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加強立法、增加投入,實施重點污染物總量控制、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和實施重點流域污染防治計劃、重點海域碧海行動計劃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沿海經濟建設和海洋產業開發給海洋環境帶來的壓力,近岸海域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局部海域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1 概述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海洋環境保護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一貫高度重視。自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之後,相繼制定了「環境保護法」和「海洋環境保護法」,並頒布實施。1992年裡約熱內盧會議之後,我國政府又制定了「中國環境保護21世紀議程」和旨在保護海洋防止陸上活動影響的國家行動方案。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國家加大了海洋環保的法制化進程,目前與海洋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達30餘部。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沿海經濟建設和海洋產業開發帶來的環境壓力。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致辭中強調,人類社會再也不能把世界海洋當成一個方便的垃圾傾倒場,或被當作一個取之不盡的財富來源。敦促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再次顯示對海洋的尊重,竭盡全力確保自然資源受到保護和可持續的利用。我國積極響應,履行對海洋的承諾,此間,開展了大規模的全國海洋環保聯合執法檢查,並發表了海洋環境保護的白皮書。行動表明,我國正在不斷的加強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局部海域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2 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原則
2.1 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框架
海洋環境保護法是防止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總稱。1979年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方面作了規定,1983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范我國管轄海域及沿海地區海洋環境保護活動和行為。1999年,根據海洋環保工作實踐對該法進行了修訂,新增了海洋生態保護等有關內容。該法是我國較早頒布實施的一部環境資源法律之一,對於切實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海洋合理開發利用和海洋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先後頒布實施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配套法規。與海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漁業法、環境影響評價法、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制定了一系列的標准體系。如:海水水質標准、漁業水質標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標准、含油污水排放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污水海洋處置工程綜合排放標准以及海洋功能區劃、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等。這些法律、法規、標准以及一些地方的法規,構成了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框架體系,為我國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另外,我國參加的國際公約也對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有重要的約束作用。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國際船舶防污公約、防止傾倒廢棄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公約等。
2.2 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主要原則
從1982年制訂到1999年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反映了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逐步完善和思路的轉變。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除保留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以及污染者付費、開發者保護、公眾參與等原則外,重點體現了堅持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的原則、統一管理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並體現了與國際公約接軌。
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立法宗旨和目的中得到了體現。海洋是人類的巨大資源寶庫,海洋環境污染、資源損害、生態系統的破壞,都會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有效的保護生態系統,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海島、海灣、入海河口、重要漁業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及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海洋自然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對具有重要經濟、社會價值的已遭到破壞的海洋生態,應當進行整治和恢復。體現了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的原則;由於海洋活動涉及許多方面?熏海洋環境保護管理也涉及到許多行政主管部門。對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則作了較為明晰的分工。即形成了各級政府負責實施,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各有關涉海部門依照法律規定監督管理的體制,各自的職責、權力也義務劃分相對明確和具體。體現了統一管理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2.3 主要的法律制度
為了加強對海洋環境的管理,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除了對原有的限期治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和海洋環境污染民事損害賠償制度的內容作了必要的充實外,還根據現實需要,新規定了若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制度、重點海域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海洋環境標准制度、排污收費和傾倒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對嚴重污染海洋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落後設備的淘汰制度、海洋環境監測和監視信息管理制度、海洋污染事故應急制度、現場檢查制度、船舶油污保險和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等。
防止船舶污染是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海上船舶污染源具有流動性、國際性以及污染後果嚴重性等特殊性質,目前主要的法律制度,相當一部分受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的約束,同時國內的法律制度也盡可能的在與國際公約接軌。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各締約國有義務把「一般接受的國際規則和標准」作為防止、減少和控制船隻造成海洋污染的最低要求;「73/78防污公約」要求船舶的所有國、船舶營運國和違章事件發生地國都應根據本國法律禁止污染行為並採取相應制裁措施;「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對船舶所有人的免責、賠償范圍、所有人的責任限制、以及強制保險制度作了相應規定;〃國際油污防備、反應和合作公約〃要求締約國做好大的油污事故的應急防備和進行區域性、國際性合作的制度。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提出了國家完善並實施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責任制,按照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責任由船東和貨主共同承擔風險的原則,建立船舶油污保險、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等。
3 當前海洋環境保護的主要政策措施
3.1 海洋污染防治
1、總的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恢復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質和生態環境為立足點,以調整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為基本途徑,以陸源污染防治和海岸帶生態保護為重點,以碧海行動為載體,河海統籌,陸海兼顧,努力遏制近岸海域污染加重的趨勢,實施重點海域陸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基本改善沿岸水體和海域水質狀況;加強法制,依靠科技,強化監督,重點抓好沿海城市毗鄰海域、主要河口海域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2、全面實施「碧海行動計劃」。經國務院批復的「渤海碧海行動計劃」,實施兩年多來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國即將啟動東海和南海的碧海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的目標是通過實施循環經濟戰略,執行「清潔生產促進法」,調整產業結構,減輕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具體措施是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設、開展生態農業、生態養殖、小流域治理、沿海防護林、港口和船舶污染物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以及代表性、典型性海洋生態保護區的建設等措施,初步遏制海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在國家行動方案實施中,建立了國家環保總局指導、協調、監督,綜合部門提供政策和資金,涉海部門配合,地方政府具體實施的團結治污的機制。正在實施的重點流域和海域水污染防治計劃,國家發改委指導和督促國家支持的項目;國家經貿委指導和檢查有關產業結構調整、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工作;科技部負責有關科技攻關和示範工程的建設;建設部指導和監督有關城鎮污水處理廠、城鎮垃圾處置工程的實施;交通部等部門指導和監督有關港口船舶的污染防治計劃和海上污染應急計劃的實施;水利部指導和檢查有關水土保持及流域治理計劃的實施;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和監督有關生態農業、生態漁業與生態養殖計劃的實施;林業局等部門指導和監督實施有關海岸生態隔離帶及綠化工程等項目;海洋局指導和監督有關海上石油平台、海洋傾廢等方面的工作;軍隊環保部門組織和督促有關軍艦軍港的污染防治。
3、全面推行入海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我國已經在開展海洋環境容量研究的試點工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測算各海域的環境容量,以容量控制入海排污總量,進而提出消減總量。嚴格控制陸源、船舶和養殖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綜合整治力度,推行清潔生產審核,調整產業結構,強化源頭控制,規范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等多種措施,在經濟總量和污染物產生量有較大增長的同時,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較好的控制,污染物入海總量有所減少。加強重點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推行清潔生產,採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減少工業廢物的產生量。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從末端治理轉變到全過程式控制制,嚴格實行污染源達標排放。對新上工業企業,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做到污染物排放總量有計劃的消減。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建設,完善管網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除磷脫氮能力,要求2010年沿海所有城市的污水集中處理率不低於70%。通過「城考」、「創模」等手段,控制和減少城市的排污量。
4、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和海水養殖污染。通過生態省、市、縣的創建活動,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和農葯的施用量,規范畜禽養殖場建設,污染物集中處理,達標排放。頒布海水養殖污染物排放標准,嚴格控制海水養殖規模,推廣生態養殖和立體養殖,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5、嚴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通過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法制化建設,建立以「協作共商、預防預控、誠信管理」為內容的工作新機制,加強船舶污染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建設,嚴格執法,規范管理等舉措,使船舶和港口的污染治理情況逐年提高。啟動船舶油類物質污染物零排放,實施船舶排污設備鉛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廢水、廢油、垃圾回收處理系統,實現船舶污染物的集中回收,岸上處理。各地加強了船舶運輸危險品審批和現場監督檢查,開展了船舶防污染專項檢查,積極推進海上船舶污染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應急反應體系的建設,督促港口和船舶配備污染應急設備,提高了污染事故的防禦能力。
6、防止海上傾廢和海上石油污染。
嚴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傾倒廢棄物,按照程序科學的選劃傾倒區,嚴格執行海洋傾廢條例及環評制度,進行充分論證。並加強對傾廢過程的監管和環境的監測。要求鑽井、採油和作業平台配備相應的油污水處理設施,達標排放。
3.2 海洋生態保護
1、海洋生態保護區建設。以「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為指導,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的原則,加強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防止海洋生態環境全面惡化。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海洋自然保護區80餘處,其中國家級的有24處。這些保護區的建設,對典型性的海岸、灘塗、河口、濕地、海島、紅樹林、珊瑚礁等各種生態系統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2、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漁業主管部門分別制訂了控制海洋捕撈漁船數和功率數增加的「雙控」制度,加大控制新增漁船數和壓縮現有作業漁船數的力度。禁漁線管理、人工漁礁建設、增殖放流、伏季休漁制度及海洋捕撈產量「零增長」、「負增長」計劃,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通過專項行動與日常執法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有力的打擊了電、毒、炸魚等非法捕撈行動。這些措施,促進了作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漁業資源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資源多樣性有所改善。
3、沿海防護林建設。「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總體規劃」經十餘年的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一期工程結束,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24.5%上升到35.5%。現在正在實施「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二期工程建設規劃」。建設區域范圍北起遼寧的鴨綠江口,南至廣西的北侖河口,大陸海岸線長18340公里,包括11個沿海省、市、區,總面積2598.22萬公頃。鞏固一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以泥岸鹽鹼地區和台風登陸頻繁地區為重點,突出抓好沿海基幹林帶建設和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設,使沿海基幹林帶全面合攏,珍稀紅樹林資源得到恢復和發展。在沿海地區形成穩定防護林體系的同時,滿足沿海發達地區美化優化生態環境的需要。
3.3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環境監測網路作為全國環境監測網的重要成員,從80年代建立以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目前已建成了衛星、機載遙感和海上、陸地站網相結合的全方位、多要素的立體監測體系,與陸域環境監測網一起,形成了從流域到海洋的有效的環境監測體系。對重點河口、港口、重點海域、重要漁業水域以及赤潮的監測能力顯著增強。目前包括全國海洋環境監測網、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網、區域性海洋環境監測網及行業性海洋環境監測網。在統一的監測標准和規范下,分屬不同的主管部門管理實施。形成了有效的海洋環境監測、評價和預警能力,能夠有效的掌握海洋污染狀況和變化趨勢,為海洋環境管理提供了基礎。
3.4 海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
近年來,我國在參與和推動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方面日益活躍,擴大了影響,樹立了負責任的環境大國的形象。我國是區域海行動計劃東亞海行動計劃與西北太平洋行動計劃的成員國之一,同時積極參加UNEP倡導實施的防止陸上活動影響海洋全球行動計劃。同時,積極履行國際環境公約和國際環境義務。在雙邊和多邊、區域國際合作中,堅持「以外促內」的原則,國際海洋環境合作項目為我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在紅樹林、海草、珊瑚礁及濕地保護、防止陸源污染海洋、海岸帶綜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4 政策建議
4.1 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生產、消費、回收等環節,從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從城市、農村等區域探索和實現循環經濟模式。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排放。著手制訂綠色消費、資源循環再生利用、以及家用電器、建築材料、包裝物品等行業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各類廢物回收制度等;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並納入國家統計體系和幹部考核體系。海洋環境保護的一切政策措施必須符合科學的發展觀要求。
4.2 完善稅費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調整污水處理費、垃圾處理費等相關的收費政策,適應市場化的發展趨勢。制定有關船舶油污強制保險和油污賠償基金制度。為解決當前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也需相應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手段。從國家、區域和產業三個層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4.3 發展促進海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政策。
依靠科技進步解決當前面臨的核心技術問題。當務之急是要發展海洋環境容量測算、環境監測、海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碧海行動計劃制定、海岸帶綜合管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修復等技術。
(作者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博士)

參考文獻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中國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國家現狀報告. 2003.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 1999-2003.
張皓若,卞耀武.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釋義. 法律出版社,北京,2000.
王燦法. 論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的特點. 環境保護,2000.4?熏 p5-7.
吳景城. 論新《海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 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學報. 2000.9?熏 p3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規選編,海洋出版社,北京,2001.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綜合利用,化害為利
依靠群眾,大家動手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全文:一 中國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

目前,總的來看,中國的海洋環境,基本上還是處於良好狀態。但在某些沿岸的海灣、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連灣、遼河口、錦州灣、渤海灣、萊州灣和膠州灣等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某些海洋水產資源衰落,漁獲量減少,少數珍貴海產品受損,一些海洋水產資源質量受到影響;部分灘塗荒廢,濱海環境遭到損害。就海區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較嚴重,東海和黃海次之,南海污染較輕,基本尚屬正常。

當前,污染和損害中國海洋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陸源污染物。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沿海地區每年排放入海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約60億噸。在生活污水中,以東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黃海沿岸最小。在工業污水中,也以東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總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黃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國擁有各種機動船隻10多萬艘,每年進入中國港口和航經我國管轄海域的外輪幾萬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輪在青島油碼頭作業,一次跑油380噸。

(3)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污染。中國沿岸分布著幾個大油田和十幾個石油化工企業,跑、冒、滴、漏的石油數量很可觀,每年有10多萬噸石油入海。

(4)人工傾倒廢物污染。過去把海洋當作大「垃圾箱」,任意傾倒廢物。如大連香爐礁海岸、葫蘆島、青島、溫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礦渣、爐渣和其他廢物堆放在海邊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興建和海洋開發,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積,局部海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中國沿海各種類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處,渤、黃海沿岸有100多處,東、南海沿岸100處左右。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烴、重金屬污染物及有機物污染物。河流攜帶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徑。

石油污染中國沿海油污染比較嚴重,石油是各種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種。石油污染對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極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氣交換,使海水中的溶解氧減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積的缺氧現象。油膜、油塊能粘住大量魚卵和幼魚,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魚畸形,導致魚、貝蓄積某些致癌物質。

中國沿海油污染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相對而言,渤海和東海油污染比較嚴重,分別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佔19%;黃海最少,佔14%。

渤海油污染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其中遼東灣為1.8萬平方公里,油濃度(幾何均值)為0.049ppm;渤海灣為0.9萬平方公里,油濃度為0.050ppm;萊州灣為0.6萬平方公里,油濃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為0.7萬平方公里,油濃度0.041ppm。可見,渤海灣和萊州灣的油污染比較嚴重,而遼東灣的污染面積最大。

黃海的油污染面積為2.6萬平方公里,北黃海的油濃度為0.059ppm;南黃海北部油濃度為0.052ppm;南黃海南部油濃度為0.026ppm;大連灣和膠州灣分別為0.085ppm和0.062ppm。表明北黃海污染程度較重,尤以大連灣最為突出;南黃海以膠州灣油污染較重。

東海油污染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其中長江口至杭州灣一帶的油濃度為0.059ppm;浙南至閩東一帶油濃度為0.078ppm。東海油污染以浙南至閩東一帶較重,而污染范圍則以長江口至杭州灣一帶為廣。

南海油污染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珠江口一帶的油濃度為0.055ppm,粵西沿岸為0.052ppm。因此,珠江口附近油污染程度略重於粵西沿岸,而粵西沿岸油污染范圍較大。

重金屬污染主要指汞、鎘、鉛等。中國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多處,尤以長江、珠江、鴨綠江、五里河等為汞的主要污染源。汞以排放入東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黃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濃度以東海最高,渤海次之,南海最低。渤海以遼東灣汞的濃度最高,均值為0.05mmb;渤海其它海域的汞的濃度為0.01ppb左右。錦州灣、遼河口等是渤海汞濃度較高的地區。北黃海、南黃海北部和南部汞濃度分別為0.04、0.02和0.01ppb;大連灣和膠州灣為0.02ppb。黃海以鴨綠江口汞濃度較高。東海汞濃度為0.01~0.23ppb,長江口至杭州灣一帶為0.07ppb,浙南至閩東一帶為0.04ppb。南海汞濃度為0.02ppb。

中國沿海鎘的主要污染源也有60多處。鎘也以河流攜帶入海為主,珠江、長江、灤河和漠陽江所攜帶入海的鎘占總量的80%。鎘以排放入南海的量為最大。整個中國沿海鎘的濃度范圍為0.02~0.45ppb,平均濃度為0.10ppb,以南海最高,東海最低。渤海中以遼東灣和渤海灣濃度較高,黃海以大連灣較高。

中國沿海鉛的主要污染源有80多處。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大,約占總量的60%;東海和渤海次之;黃海最少。鉛的入海途徑也主要靠河流攜帶。中國近海表層水中鉛的濃度為0.05~51.44ppb,平均值為1.60ppb。其中:渤海鉛濃度平均值為2.95ppb;黃海為1.34ppb;東海平均濃度低於分析方法的最低檢出限,但浙江南部曾達10~30ppb;南海鉛濃度平均為7.68ppb,珠江口高達150ppb,為中國近海鉛濃度最高區,粵西沿海為4.85ppb。

有機物污染海水的有機物污染通常可用化學耗氧量(COD)衡量。主要有機物污染源在中國沿海有150多處。每年入海的有機物以COD計,達700多萬噸。其中流入東海的約佔50%,其餘一半分別流入渤、黃、南海。河流也是有機物排污入海的主要途徑。渤海COD的平均值較高,為1.63ppm。其中又以萊州灣最高,達2.08ppm;其次是遼東灣;渤海中部最低。萊州灣沿岸、遼東灣北部和灤河口等地COD已達「標准」,有些已超標,如遼河口達 10ppm。黃海COD值平均為1.10ppm,其中大連灣高於黃海其他海域,鴨綠江口、北黃海沿岸和江蘇近海局部地區也有超標現象。東海COD值較低,約0.89ppm,長江口—杭州灣一帶稍高於浙南至閩東沿海。南海COD無一超標現象,平均值最低,為0.45ppm。

總之,石油是中國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東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的兩個嚴重區。從總體來看重金屬污染並不嚴重,但在遼東灣北部、鴨綠江口及珠江口等局部海域,濃度較高,應引起注意。至於有機物污染,在中國渤海及某些海灣有明顯反映,COD值有自南向北增高的趨勢。

二 中國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環境與陸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採取措施,其危害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因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陸上污染所化費的時間要長,技術上要復雜,難度要大,投資也高,而且還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護海洋環境,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合理開發,綜合利用。這應該說是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策略。保護海洋環境不僅需要有正確的海洋開發政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還需要有一整套科學的、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這是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環節。海洋的自凈能力也是一種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凈能力,以利於降低治理「三廢」的成本,發展生產,同時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彎路。

許多年來,中國在工農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積極治理工業「三廢」,大搞技術革新,廣泛開展綜合利用,為消除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很大成績。在廣泛地調查研究和積累許多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中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實踐證明,這也是搞好海洋環境保護的正確方針。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是保護環境,防患於未然的極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的體現。在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和發展工農業生產時,必須統籌兼顧,全面規劃,正確處理好工業和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城市和農村、生產與生活、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等關系。要把保護自然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結合起來,加強計劃性、科學性和預見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力求避免或減少開發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及對環境的影響。在工、農、林、牧、漁、鹽、副業、養殖以及其它海洋資源開發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動力、水源、交通等條件外,還需考慮地質、地形、海洋水文、氣象條件以及生物資源的特點,要綜合研究,權衡利弊,協調統一,反對各行其是,不能只顧生產,忽視環境保護,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計到今後可能會帶來的長遠的影響。不能只顧利用,不顧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綜合利用,化害為利」,是發展社會主義企業和消除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害」與「利」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害」是由生產中的「廢」所造成的,「廢」與「寶」又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也可以相互轉化。促進這個轉化的條件,就是綜合利用。綜合利用的內容很廣,一方面是指資源本身的綜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經濟、合理的聯合企業。只有把治理工業「三廢」同開展企業技術改造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結合起來,才能盡量做到把「三廢」中的危害物質消滅在生產過程中,許多原來棄之為害的「三廢」,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大搞工藝改革和技術革新,就能變

②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哪個部門負責

各地負責部門不一樣,以附海鎮為例:

《關於印發《附海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三條鎮政府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監督運營單位履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責任。

第四條我鎮農村污水具體管理監督機構為鎮排水管理站,根據上級要求做好相應的工作,並負有相應監管和管理責任,具體為:

1、組織做好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年度運行維護管理計劃的審核;

2、組織做好運營單位管理人員、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監督檢查;

3、組織做好對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每旬檢查不得少於1次,對運行維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含安全問題),及時督促運營單位進行整改

4、組織做好對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考核;

5、組織做好檢查記錄及考核等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

(2)污染治理設施監管平台擴展閱讀

《關於印發《附海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五條各行政村(社區)作為項目建設所在地,應積極主動參與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教育村民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公共財產,將自覺維護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納入村規民約,共同保障治理設施安全長效運行。

第六條運營單位履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責任,根據處理設施實際,制定具體的運行維護計劃,明確日常運行維護內容,落實專人進行維護管理,並建立健全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做好運行維護管理台賬記錄。

第七條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管理模式,我鎮排水管理站負責監督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工作,具體工作委託第三方專業運維機構做好運行維護工作。

按規定通過相應程序選擇第三方專業機構,資質要求市政施工資質三級及以上或者排水設施運營維修資質,要求有排水設施專業養護設備,下井作業人員具有上崗證。

③ 防止和治理水污染的基礎設施有哪些

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

④ 如何規范污染治理設施交第三方單位運營企業的監管,提前意見和建議

排污企業環保設施採用第三方委託運營管理模式後,是多方受益:排污企業受益、專業環保公司受益、環保部門受益、公眾受益,正真做到了你好、他好、我好,大家好!主要表現如下:
(一)、環保設施所有者(排污企業)、運行單位(專業環保公司)、監督機構(環保部門)三者之間權責分明、關系明確、互相制約,獨立行使權利,履行職責。
通俗的講,排污企業出錢,專業環保公司出人,環保部門監督專業公司拿錢是否幫企業做好事。
(二)排污企業受益
1、省錢。
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專業化環保運營公司的管理標準是統一的,通過集約化的管理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排污企業的服務質量,減少企業的人員和資金的投入。與直接運營相比,環保成本不僅沒有明顯提升,反而提高了設施利用效率,治污效果也會更好。
通過專業公司運營管理,可以做到:
①提高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長期來看,降低了設備成本。
②在確保達標的前提下,提高了處理所用葯劑的利用率,降低了運行成本,避免了葯劑的浪費與二次污染。
③在達標的前提下,相對提高了人力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④通過工藝技術改造,直接提高處理效率,節約水電、葯劑、設備、人力成本。
⑤環保超標罰款成本。若出現超標,根據合同協議,排污企業不用承擔全部罰款。
2、省事。
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有關人力、物力、財力、對外協調溝通等瑣碎事情,轉移給了專業環保公司,省事。企業從不熟悉的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中解脫出來,不再為環保不達標而焦頭難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生產經營上,擴大產品生產和銷售,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3、省心。
專業環保公司運營管理服務達到了合同要求並得到環保部門認可後,向專業公司支付服務費即可,不再擔心環保達標問題
有關環保方面事情,由專業環保公司按照運營管理合同約定,直接與環保部門進行聯系和處理。
4、緩解資金壓力。排污企業自己經營,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有關資金,該用時必須的立即甚至提前用,環保罰款需獨立交納。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由於有第三方專業環保公司的投資、運行管理和保障,從而排污企業的資金得到緩解。
5.責任分擔,轉移了環保風險和人力安全風險。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運營合同中明確界定了彼此的責任和義務,由於專業環保公司原因造成損失或影響的,根據合同協議,由專業環保公司承擔。
①弱化環保風險。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模式下,生產企業僅僅是一個污染源的生產者,他並沒有向環境排放,而是交給了第三方,第三方才是法律意義上的排污者,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以前,只能處理自己的職能部門,但責任還得由排污企業承擔,事情還得由企業去處理。
②降低人力風險。排污企業也不用擔心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過程中的,存在的人員不夠、招工難、員工工傷等責任。
③角色轉換。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下,「排污企業受政府監管的被動局面將得到改變,轉而與政府部門「同坐一條板凳」,共同監督第三方專業管理公司的運行和運營效果。」
6、主管部門肯定,維護企業形象。採用第三方運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環保問題,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高度肯定,強化了企業形象和聲譽,維護股東利益,獲得客戶認同,避免了周邊公眾的麻煩。
7、展示企業精神。採用第三方運營模式,是公司在制度和管理上的創新,展示了企業社會責任精神,增強了企業影響力。
(三)專業環保公司受益
1、創造了經濟價值。專業公司通過規模化產生利潤,專業化提高效率。
整體上說,專業的環保企業在技術、設備管理、風險防控方面要比排污企業具備明顯的專業化優勢。如果一個環保企業負責運營的一種技術或項目有幾十、幾百個用戶,那麼在物料、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成本將更低,相對於專注於生產的企業本身而言,這種競爭力是不言而喻的。
2、創造了社會價值。環保專業公司有競爭與發展的平台,刺激了環保技術、環保企業和產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為提升技術,降低成本,專業環保公司能匯集一大批專業人士,對環境污染治理工藝技術、運作方法、管理等進行研究、研發與升級,從而增強公司自身的競爭力與生存力,進而推動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和行業的提升。
「未來環保將走專業化的道路,沒有過硬的技術和裝備優勢的企業,可能拿不到項目,即使能拿到也不一定能做得好。同時,環保治理將走一體化的道路,即投資、運行管理、技術裝備配套和日常服務等。這就要求環保企業要有較強的實力和管理能力、服務能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